宜兴筑起一道太湖水质监测防线

08.10.2015  11:45

   宜兴市环境监测站服务太湖安全度夏速写

 

  夏日的太湖,天气闷热无比,湖面温度达到40多摄氏度,在这样酷热的环境下,宜兴市环境监测站水质监测人员不顾逼人的热浪,驾艇前往太湖深处的平台山、大雷山、兰山嘴等监测点,巡查太湖水质、蓝藻变化情况。作为人工巡查队的负责人,监测站副站长张志成介绍:“从7月开始至今,巡查队员每周三次入湖巡查,遇到自动监测站显示有异常情况,队员们还得随时向太湖深处进发。

  这只是宜兴市环境监测站服务太湖安全度夏中的平凡一幕。太湖已连续7年实现安全度夏,其背后除了有该市各地加大环境治理、促进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持续修复所作出的贡献,还有战高温、斗酷暑,认真负责巡查在湖面、检测在一线的环境监测人员所作出的努力。

  走进宜兴市环保局水质自动监测中心,监测人员目不转睛地观察远程监控传来的视频图像。他们介绍说,这套系统可实时操控设置在沙塘港、大浦港等地视频探头,太湖主要入湖河段蓝藻增多或减少一目了然。而设置在平台山、大雷山等地的大型浮标站,主要监控太湖内湖蓝藻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蓝藻出现爆长等异常情况,该站能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今年,该市在原有殷村港、社渎港、官渎港等九条入湖河道已布设自动监测装置的基础上,新增茭渎港、黄渎港、沙塘港3处自动监测点,实施24小时自动、准确、多点位监测目标水域水质变化状况,其监测数据在线共享,为治太决策装上了“千里眼”,掌握第一手资料。

  除了自动监测,人工巡查已成为太湖监控蓝藻预警的规定动作。宜兴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每年4月1日起至10月31日,太湖巡查密度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按照巡测路线,巡测1圈近100公里,最少要3个半小时左右。高温酷暑奋战在湖面,许多队员脸和胳膊被日光晒得黝黑而毫无怨言。期间,他们已上交巡测报告455份。一份份凝聚着巡查监测队员心血的报告,记录的是他们的认真、他们的艰辛。张志成说,只要太湖能安全度夏就是最大的收获。

  说到水质监测,不能不说监测站化验室的“姊妹花”。这是一群年轻的姊妹,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非正常上下班、非正常双休日、非正常工作环境”的工作常态下,她们凭借团结、合作、互助的信念,出色地完成太湖水样检测分析任务。今年太湖安全度夏启动至今,监测站共完成监测数据7524多个,形成日报171份,周报24份,比对报告24份,入湖巡测报告61份,这为上级领导决策太湖安全度夏,交出了各项检测数据正确的满意答卷。

  (宜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