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法院创新执行方法盘活企业

03.04.2015  17:09
       

    近年来,宜兴法院执行局把维护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已任,不断创新执行方法,讲究执行艺术,破解执行难题,坚持实行公平正义和维护企业发展并重,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日前,该院在一起执行案件中又创新执行方法,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引进同行企业经营停产的被执行企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资不抵债 印染行业遭遇寒冬。由于管理不善和市场因素,宜兴某毯业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涉及的买卖合同、借贷等诉讼接踵而至。宜兴法院先后立案受理了涉其执行案件20件,涉案标的8000多万元。经查证,被执行人宜兴某毯业公司已于2011年停产,可供执行的财产仅有公司的工业用地和厂房、机器设备等,但均抵押给了无锡一家担保公司。根据债权人的申请,法院先后对该公司土地、厂房等采取了查封等强制措施,但查封财产远不足清偿20起案件债务,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

  前几年印染行业整体行情不景气,所以该企业恢复生产的可能性较小,当地镇政府为了维护公司100多名工人的权益,已先行垫付了工人工资。

  三拍流拍 执行一度陷入僵局。为了尽快处理查封资产,宜兴法院于2012年8月1日、10月18日、11月15日三次对被执行人宜兴某毯业公司的厂房、土地(评估价值3100万元)进行公开拍卖,可是受经济形势及行业形势的影响,三次拍卖均无人问津。后来,法院又组织了一次变卖,仍无人报名参拍,案件一下子陷入僵局。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在经过拍卖及变卖程序后,如果资产还是无法处理,法院就必须对查封的财产进行解封,并交由申请执行人管理。如果这样处理,申请人的权利还是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执行工作陷入两难境地。

  为了维护20名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宜兴法院执行法官依然没有放弃努力,一次次与当地镇政府协调,希望政府加大对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借鸡下蛋” 租赁经营多方共赢。“既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各债权人的利益,还要尽可能地维系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防止因企业破产可能引发系列社会问题,我们可以在帮助被执行人融资上多想出路、多做文章。”在和当地镇政府的案情分析会上,宜兴法院执行局局长许锡良提出执行要求,点明执行思路。

  在一次次的讨论分析会上,案件终于柳暗花明,有了新的执行方向,原来,被执行企业难以拍卖成交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几年因治理环境的要求,宜兴市内已停止审批颁发印染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故政府多次招商均因此而受挫。能否通过承包经营引进同行业企业运行,先行盘活资产,运营正常后再通过破产重整或执行和解化解债务,执行法官一方面将新思路和当地镇政府沟通,希望镇政府按此新思路再行招商;另一方面召开债权人会议,听取债权人的意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常熟一家纺织公司伸出了橄榄枝。为此,宜兴法院执行局和当地镇政府积极从中斡旋,提出了一个承包经营思路:常熟的纺织公司承包被执行企业一年,承包金200万元,企业正常运营后,后续通过破产重整或执行和解化解债务。面对这个提议,纺织公司欣然接受。为了更好的维护债权人的权益,法院要求纺织公司对承包经营过程中所负的债务由第三方公司进行连带担保,并以其价值近1亿元的设备设定抵押担保,纺织公司一一承诺。

  2015年3月17日,毯业公司和纺织公司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签订了企业承包合同。

  近日,首笔承包款100万元已到位。

    

      作者单位: 宜兴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