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微"渠道化解案源

26.10.2015  10:36

  “张某为拿回自己的欠款,伪造债务人公司印章和委托授权书至法院应诉,法院在被蒙骗的情况下处置了债务人的财产,是否可提起抗诉?”近日,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检察员高亚旭收到了手机微信群“民行之家”群友的一条微信。根据“微友”提供的原始印章,该院民行科调取工商登记资料进行核对鉴定,发现该案中印章确系伪造。据此线索,该院向公安机关移送张某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的相关证据,并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民行之家”是由宜兴市检察院民行科牵头成立的工作微信群,群成员由该院聘请的65名当地各律师事务所、乡镇园区司法所及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等成员组成。民行联络员“微友”的主要职责就是做好“情报员”,即第一时间向检察机关提供他们发现的错误的生效民事行政裁判、审判人员违法行为、执行违法及环境污染、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监督线索。

  “借助乡镇园区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与群众、案件当事人零距离接触的优势,拓宽了发现线索收集线索的覆盖面,也延伸了民行检察工作的触角。”该院副检察长周晓明介绍说。

  动动手指,“微友”之间就能实现联络的“即时互通”。每天,该院民行科专职管理员在微信群内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收集,并将最新的法律法规、精品案例上传群内供大家学习分享。“微友”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重大、有影响的民行案件线索,可以提交群内由管理员引导大家会商解析,也可将案件线索或证据通过私信的方式反映给管理员。

  今年5月,“民行之家”一名“微友”上传了一张荒地被倾倒刺激性气味废料的照片,管理员第一时间与群友联系,问清照片来源和拍摄位置,并将信息与环保部门、公安机关共享,最终确定这是一起因随意倾倒危险废物而引起的环境污染案。该院提前介入此案,与公安、环保部门共同奔赴现场勘查,并邀请环境污染案件办理的专家来院共同会商,对该案前期证据的固定和现场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据统计,“民行之家”微信群运行6个月以来,已收到相关案件线索30余条,目前已立案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2件。“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利用微信群,发挥民行检察联络员纽带作用,开展联合息诉罢访工作。”周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