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湖父镇:康乐园里“乐”事多

20.11.2015  11:27

      中午时分,冬雨姗姗来迟,江苏省宜兴市湖父镇康乐园的食堂里,此时正热气腾腾。清炖狮子头、烧萝卜、炒小圆菜、冬瓜汤、米饭组合盛放在锃亮的不锈钢餐具里,餐厅里香气四溢的饭菜和老人们的笑脸相映成趣,86岁的戴素珍来到食堂门口,由低龄老人义工上前引导她到相应餐位落座,“你看,这菜品多、味道好还不重样,吃得饱也能吃得好,每个月我只要出30元钱就能享受这一荤两素一汤的午饭,子女特别放心我来这里。”自从来康乐园,老人逢人便夸:“子女不在身边,康乐园就像我自己的家一样,很幸福、温暖,我们也知足了。”湖父镇康乐园运营一年多,不仅服务好了山区的数百名老人,更探索出了“基金冠名+老老互助+免费接送”的居家养老复合服务“湖父实践”。

      做活资产 让养老服务可持续

      湖父镇康乐园,又名湖父镇老年活动中心。去年,湖父镇盘活利用闲置资产,投入500万元,将原湖父小学整体改建成集老年活动、培训、用餐于一体的老年服务中心,设置了棋牌室、乒乓球室、康复室、老年书场等18个免费活动室,开设了养生、书画、电脑、舞蹈等十余个培训班,每天在此活动、就餐的老人超过400人。住在附近的76岁老人蒋文南,早上8点一过就从家里出发,步行10分钟,来到康乐园的乒乓球室和球友切磋球技。一番较量过后,几名年过古稀的老球友便已大汗淋漓,说起打乒乓球,蒋文南显得格外激动:“原来我们打乒乓球都没有场地,现在好了,这里设施都齐全,有场地有吃有玩有人聊,离家又近。有共同爱好的,聚在一起写写书法、学学舞蹈、练练球技,有的老人还见到了原来一起开矿挖石、二十多年未曾联系的工友,我们真是打心底里开心。”

      做细服务 让老人子女能放心

      65岁的季小根老人和老伴都是康乐园里的义工,每天午饭前,她和老伴都要等在食堂门口,搀扶高龄老人走进食堂,给他们端上热乎的饭菜。在她看来,做志愿者看到老人们开心地吃上热乎饭菜,自己心里也暖暖的,“这把年纪了,能做做好事,也算是发挥余热吧。”“老老互助”由低龄老人向高龄老人提供服务,30多位低龄老人组成了固定义工队伍,主动配合做好各功能室的管理和用餐秩序的维护,不仅解决了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更让老人参与到为老服务中来,熟悉、融洽了老人间的关系。其乐融融的氛围让老人的子女们格外放心,不久前,几位就餐的老人子女一起向康乐园捐出了3吨多的大米用于食堂开支。做细为老服务,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更要在老人的节日里让他们开心。在敬老月中,康乐园还举办了“最美老人评选”、趣味运动会、书画摄影作品展、康乐大讲堂等活动,让老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寓教于乐、老有所乐。

      做大规模 让养老功能更全面

      为保障老人们的学习、活动和用餐,五个冠名基金应运而生。尊老敬老基金会、邵柏芝基金会、宜兴竹海景区基金会、农业慈善基金会、江苏中大公益基金会5个基金会,每年筹集资金213万元,按照500名用餐老人的规模,每月食堂需补贴近10万元,补贴资金全部由基金会来解决,并专门成立管理委员会,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每季度召开会议,听取和审查中心教学、活动、食堂管理等工作和经费使用情况。为了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提升规模和服务水平,在原有学校设施的基础上,今年,康乐园还投入270万元,建设了面积近900平方米的多功能老年活动中心。为解决老人出行问题,该镇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开通3条公交直通车,每日免费接送山区和偏远地区老人前往康乐园近100多人次。

      如今,康乐园里,老人们发牢骚的少了,笑容多了;斤斤计较的少了,体谅宽容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有素质懂文明的多了。如今的康乐园已经成为湖父镇对外宣传的窗口,不但提升了该镇开放型旅游的体验度,更让养老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