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试点家庭医生“私人定制”服务 头疼脑热,不找女儿找医生

06.01.2017  15:33

        1月3日,家住苏州娄门菜场附近的包琴英突然感觉胸闷,儿子陆润强紧急联系签约家庭医生陆崇君。陆崇君上门为包琴英做了心电图,询问得知老人当天忘吃高血压药,服药后病情转好。“父母年近九旬腿脚不便,遇到不舒服上医院,常把全家人折腾得够呛。如今医生随时上门看病,我终于可以喘口气了。”陆润强说。

        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苏州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试点单位,相比以往定期上门量血压、测血糖等“一刀切”服务,这项个性化签约服务相当于“私人定制”,居民可以根据服务包内容“打勾选择”服务项目,与全科医生签约结对。去年9月至今,已有48户居民主动签约,尝鲜这项新家医服务。

        互联网+,改变传统送诊方式

        “陆医生,你在医院吗?我这几天头胀痛得厉害。”从包琴英家回单位的路上,陆崇君的手机响起微信提示音,是他的另一位签约居民徐月萍。“现在就可以过来!”陆崇君回复后加快了脚步。

        今年63岁的徐月萍,手机玩得很溜。签约后,她通过扫描家庭医生联系卡上的二维码加了陆医生的微信。“就像多了位很亲近的医生朋友,不管多晚他都会及时回复。”徐月萍说,“以前我只能和女儿说,她又没有专业知识,只能干着急。

        上了年纪小毛小病多,去大医院看病不仅花时间,还要麻烦小辈。记者采访发现,这种曾被视为“高档生活方式”的家庭医生,正逐步被寻常百姓特别是老年人家庭需要,“互联网+”时代,传统家庭医生送诊方式也发生变化。

        陆崇君告诉记者,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有14位全科医生,除了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要负责日常门诊接诊,如果全部提供线下服务根本来不及。如今,除了腿脚不便的居民要求上门,支付50元出诊费,大多数人都愿意就近到中心就诊,或通过微信、电话等与家庭医生实时互动咨询。

        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负责人杨东峰介绍,目前区内已开始推广应用和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形成的整套个人医疗信息,很快会与苏州健康市民“531”平台联通,一旦签约居民有急救或与三级医院协同治疗,个人健康信息会及时向智慧急救推送,方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治。

        获得感,敲开百姓家门的金钥匙

        家庭签约医生在国内已试点多年,前不久,国家“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明确要求,在居民自愿前提下大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省早在2015年就全面部署“三个一”工程,要求到2020年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作为全省医改试点单位,苏州于去年3月下发《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到今年底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二类重点人群的有效签约率超30%。

        截至去年11月,苏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为64万户家庭、215万人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合约。“签约人数不少,但老百姓实际的医疗获得感参差不齐。”  苏州卫计委社区卫生处处长计永昌介绍,苏州社区卫生机构已经开展的家庭医生服务,基本上都是老百姓被动享受,一旦签约没有带来特别的变化,就无法获取他们对家庭医生制度的信任。为此,苏州新推“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追求签约数量,更加注重签约居民的体验感和续签率。

        吴中区城区社区苏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苏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较早,共1935人签约家庭医生。“基层服务没有秘诀,老百姓享受到实惠,就会信赖你。”站长江丽萍认为,基层医疗体现的是最朴实的医患关系。  “来这里,只要满80岁,每十天家庭医生就会免费上门巡诊一次,无论是常规量血压血糖,还是个性化的推拿、拔罐、刮痧服务,都有求必应。

        走入千家万户,还需配套制度

        吴中区卫生计生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范琴华告诉记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重点人群还面临不少“堵点”,包括基层全科医生配置“僧多粥少”,优质医疗资源仍集中在大医院,社保没有完全联动等问题,降低了签约服务吸引力。

        大医院专家号提前3天向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平台开放,是苏州疏通家庭医生“堵点”做出的努力之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苏州试点大医院与基层合作模式,以三级医院为核心、二级医院为纽带,成立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联合体。目前,苏州三级医院均建立双向转诊诊疗室或办公室,专门对接基层转诊上来的患者。

        去年8月,《苏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家庭诊疗)价格目录》公布,对家庭诊疗的49个服务项目“明码标价”。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病、高危妊娠等疾病,又在社区试点建立高危因素筛查机制,主动“定位”高危人群进行随访,让老百姓从基层医疗中取得更多获得感。

        “只有医患双赢,家庭医生制度才能走得更远,目前推广最大的阻力还是基层全科医生的缺口,亟需建立与全科医疗相适应的有效机制。”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胸痛中心副主任张强认为,为吸引签约者,应尽量丰富签约服务包内容,在就医、送诊、用药、报销等方面体现签约优势,制定一揽子配套政策。  陈雨薇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