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民警李欣:守护近两千万客流空港 完美处置67起“机闹”

04.11.2015  17:33

  中国江苏网11月4日讯(通讯员 苏宫新 记者 杨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年客流吞吐量近两千万,作为承载客流的主体——候机楼,专门有一个派出所负责这里的治安。民航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公安局候机楼派出所加上所领导才只有16名警力。然而,就是这16名警力把机场的航站区和机坪治安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机闹”事件也全部被及时、妥善解决。成绩的取得和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候机楼派出所所长李欣分不开。面对重重压力,他身先士卒,带领全所民警站好每一班岗,用平凡的坚守诠释“最美警察”这四个大字。

  实战摸索:67起“机闹”完美处置

  李欣今年38岁,1998年加入警队,2011年成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候机楼派出所教导员,后转任所长。“我在候机楼所的这几年,正是民航业迅猛发展的几年,机场客流量上升很快。”李欣说,由于航线资源是有限的,大量新增航班也带来了一个大问题——航班延误,由此引发的“机闹”事件愈演愈烈。

  “机闹”事件政策性强、舆论关注度高、各种原因和权益诉求交织,如何处置成为困扰国内民航界的一大难题。在这两年的工作中,李欣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处理得多了,也就慢慢摸到了门道。”李欣说,现在他总结出了一套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即现场处置坚持“及时介入、果断处置、多方联动、化解矛盾”的原则;同时,积极借助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舆论引导,普及公众合法维权意识。

  今年夏天,由于华南地区持续恶劣天气,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李欣和他的团队面临“机闹”大考。6月的一天深夜,眼看时针已过零点,禄口国际机场23号登机口候机的一个旅行团的50余名旅客的航班仍在延误中。因为晚点时间过长,他们聚集到登机口,阻止其他旅客正常登机并扬言要冲上飞机。李欣立即率队赶赴现场,只见狭小的登机口被一群旅客堵得水泄不通,一名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被围在中间,其他登机口候机的旅客也开始聚集过来,“战火”一触即发。

  李欣立即协调机场有关部门组织护卫人员配合民警疏导登机口,保证其他旅客正常登机。然后,他径直走到群情激奋的围堵人群中,不顾人群的推搡和扑面而来的指责甚至谩骂,一遍遍向闹事旅客宣传法律法规,同时联系航空公司的代办,要求做好航班信息通报和改签赔偿等后续安抚服务工作。他有条不紊的处置使得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周围的旅客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前前后后共处置了67起因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过激维权案事件。”李欣回忆,那些天他都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平均每天几百个航班,要一一做研判,哪些可能延误,提前做预案。”如今,哪些航班延误的概率大,李欣心里有一本账。

  身先士卒:我是带头大哥就要冲在最前面

  机场客流持续攀升,“机闹”事件频频发生,候机楼派出所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但警力就这么多,怎么办?为了鼓舞士气,李欣总是以身作则,冲在最前面。记者在候机楼派出所看到,为了应对巨大的工作量,所有民警每三天就要值一个24小时的班。而李欣自己,则经常会连轴转,连续48个小时不休息。

  在“青奥”安保、南京机场T2转场、国家公祭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安保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保障中,李欣带领以团员为主的“青年突击队”,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挥洒青春汗水,争当突击先锋。2014年度,他所在的集体在青奥安保中荣获集体二等功,李欣本人由于工作突出,也被评为全国民航优秀团干。

  暖心服务:为寻回旅客丢失手机他愿意花上一整天时间

  虽然维护机场治安的任务已经很重,但面对旅客求助,李欣从不推脱。“服务旅客是最基本的,出门在外,谁不会遇到个尴尬事。”李欣说。

  在机场,旅客求助最多的就是遗失物品。有时为了帮旅客寻找一部手机,李欣和同事可能要看好几个小时的监控。今年9月20日深夜10点,旅客丁某急匆匆来到候机楼派出所求助,他的手机在机场一餐厅内丢失。由于手机内存有其公司的重要资料信息,丁某异常焦急。

  李欣当即带领民警前往餐厅调阅监控,看了整整两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一名排在丁某身后的旅客发现丁某遗忘的手机后,将手机放进了自己口袋。通过监控追踪,一直到零点过后,李欣发现捡走手机的乘客已经乘上了去往北京的航班。“我们连夜联系北京机场公安局协助,当那名旅客抵达北京后,在北京警方的工作下,他交出了手机。”李欣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丁某这个案例还算顺利的,有时我们看了一整天的监控,最终也没将遗失物品找回来。”李欣说,虽然做这样的事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但看到旅客脸上的笑容,听到他们对民警的由衷称赞,“我就觉得值!”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