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让安平更平安 ——记扬州邗江区安平社区党委书记黄婷

28.01.2015  10:34

  新华报业网讯 24日晚,冬夜的街道上已难见几个行人,扬州竹西街道安平社区的办公室里,灯还亮着。“要过年了,得给社区里的困难户送温暖。”社区党委书记黄婷无暇应对采访,带着歉意打招呼“白天全是跑家入户的事,这些案头活只能留在晚上做了”。

  从街道机关来到社区,不过6年,黄婷将扬州公认的“锅底洼”,带成了全国首批和谐示范社区。这个文弱娇小的“小巷总理”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真心,成社区居民“主心骨

  下午1:00,安平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电话响起:黄金坝小区26号楼有不少“牛皮癣”,清理量很大,一位党员义工电话求援。

  “走,我们突击一下!”黄婷带上自己准备的刷子,和5位社区干部骑车前往。攻克“牛皮癣”,他们自创“一套流程”——毛刷蘸水,再用钢丝刷,最后上铁铲,三人一组轮流作业,一堵“花脸墙”很快洗干净。

  2008年10月,一纸调令,黄婷来到安平社区,有人提醒她“‘安平’并不平安。”这里是扬州最大的拆迁安置社区, 3000多户居民,家庭成员有失业过的超过50%,低保户、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比率在扬州都是最高的。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区‘当家’,首先要走近群众、了解群众。”为尽快摸清社区情况,进入工作角色,黄婷花了整整三天时间穿街走巷,边走边记,绘制了详细的社区示意图。

  “黄书记真是把心掏给了我们老百姓。”居民组长戴梅珍感受到社区6年来的点滴变化,更记得她为居民做的一件件实事。

  社区居民陈梅不幸患上尿毒症,考上大学的女儿,一度想放弃,黄婷听说后,多次上门劝说,帮他们解决了低保,为她女儿申请来希望工程。此后她动员社区里12名企业家成立社区“爱心储蓄所”,6年来资助200多人,帮助2人读完了博士,20多人拿到了硕士学位。

  8年没有解决的内涝终于除了根;100多名老人有了食堂;几百居民在家门口捧上了饭碗……受过帮扶的残疾人张忠尧感慨地说:“黄婷真成了我们社区居民的‘主心骨’。

  建机制,让社区服务“硬碰硬

  顶着寒风,敲开居民门,递上投票箱:“请你给社区挂钩服务的人员打分;对于社区2014年的服务你是否满意?……”这是安平社区岁末组织“民意测评”检验社区服务成效。

  社区6年,黄婷跑遍了3400多户居民家中,正是这样零距离的接触,让她意识到工作靠个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建设,根据这样的理解,黄婷创造了“五民工作法”,即:建民生档案,记民情日记,促民事会办,听民声反馈,重民意考评。

  社区主任刘莲告诉记者,社区根据民生档案和民情日记,划分出空巢老人、残疾人、单亲家庭等12类特殊人群,并根据家庭需求的轻重缓急,梳理出“一星”到“五星”的分类服务,星级越高越受关注。在黄婷主导下,社区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50户居民,进行网格化服务,每月走访15户居民。社区132名党员成为24小时全天候服务者,只要居民有需要,总是随喊随到。

  “有黄书记在,我们居民无论是芝麻小事,还是头等大事,社区都帮着解决。”居民陆传华表示,正是因为社区党员的照顾,女儿请他去上海养老他没去,决定在扬州安度晚年。

  在“五民”机制的影响下,安平社区党员干部的心齐了,群众的心顺了。

  重文化,让“安平”成平安家园

  扬州城区100多个社区,恐怕没有哪个社区有安平社区的“”多,比如“枇杷节”、“柿子节”、“舞蹈节”、“歌咏节”、“扬剧节”、“收藏节”、“网络节”、“汉字节”等,几乎每个月都有个性鲜明的节日。

  “节日是居民积聚的平台,也是引导居民健康向上的载体。”黄婷告诉记者,充满活力的文化舞台引出了社区文体团队6个,参与居民达2000多人,以文化人,居民也在歌声中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

  同样,在安平社区,当义工成为一种时尚,社区注册的志愿者占社区总人口10%以上。在黄婷的引导下,他们中有的当起了网吧义务监督员,有的做起了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有的做起了社会风气监督员和社区义务矫正员。2010年扬州开展寻找“扬州好人”活动,小小社区竟然涌现出20多位“身边的扬州好人”,其中有悉心照料楼下空巢老人的王萍娟,有关爱丧母留守儿童的好心邻居马永秀、李文清,有随叫随到的社区医生……

  6年来,这个曾经的“六多”社区,变成了无青少年犯罪、无重新犯罪、无超生、无吸毒、无群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六无”社区。

  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