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日,为学生织牢“安全网”

29.03.2016  12:11

 

图为昨天下午,市一中组织的应急疏散演练现场。林宏摄

 

今年3月28日是第21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记者昨天从多个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中小学生易发的意外伤害主要是嬉戏、运动等导致的受伤,上网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各界关注。目前教育部门和各校正不断加强各类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嬉戏、运动等导致意外受伤的学生不少

 

日前,城区一名高一男生在和同学踢足球过程中受伤,左眼上方裂开2公分长的口子,被送至市人民医院治疗。经家长同意,医生同时为这名男生进行了整形美容处理。

 

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医生介绍,在他们接诊的患者中,几乎每天都有中小学生,多的一天接诊七八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是在追逐打闹、课外运动、不小心磕磕绊绊过程中导致面部等身体部位损伤。以前,他们还接诊过因玩鞭炮引燃草垛,导致自己被烧伤的中学生。

 

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介绍,去年,有一名初中生在和同学嬉戏时发生意外,被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休养了三个月,影响了学习进程。

 

为防止“熊孩子”发生意外伤害,医生建议,家长和学校要加大力度开展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去年近30起交通事故报警案涉及学生

 

今年春节期间,家住城区的初三学生小张晚上和同学聚会后骑自行车回家,途经朱大路时,一辆电动三轮车突然从叉路口驶出,与小张相撞,小张连人带车被撞倒地,幸好他只是手蹭破皮。

 

去年3月,在生祠镇红光村,由于家长都在地里忙农活,一名8岁男孩独自一人开着儿童玩具车到路上玩耍。这时,一辆小轿车迎面驶来,男孩慌了神,不知如何避让,一下子撞上了小轿车。所幸小轿车车速不快,孩子送医检查后无大碍。

 

交通事故依然是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一大因素。市交巡警大队介绍,去年交警部门接到的交通事故报警中,有近30起涉及学生,这些事故多发生在早晚交通高峰、节假日。

 

网络安全成新隐患

 

近年来,我市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受骗或盗取父母账号购买游戏币等案例明显增多,这种新型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前几天,湖南在靖的打工者陈某的手机上,接二连三收到了几笔扣款短信,总计3000多元。陈某很纳闷:银行卡在自己兜里,没有使用消费,难道是被别人盗刷了?他赶紧到附近银行询问情况。银行对账单打出来后,陈某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前后被支出了3笔费用,共计3500元。陈某怀疑自己碰上了常见的网络犯罪,赶紧报警。

 

新港派出所接警后,赶赴现场调查处置。民警仔细检查陈某的手机及微信,并没发现可疑支付记录。这时,陈某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他妻子的微信绑定的也是这张卡。果然,民警在陈某妻子的微信支付记录中,找到了3笔大额支出,与银行对账单上的记录相符,支付方显示的是一个QQ号码。民警当下搜索这个QQ号的相关信息,在QQ空间内,陈某赫然看到了自己儿子的资料。经过民警询问,原来是陈某的儿子趁家长不注意时,利用妈妈的微信支付没有密码的便利,悄悄为自己的QQ充值了3000多元Q币。

 

民警提醒,家长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在家上网的空间和时间,尽量监管孩子使用网络的过程,同时通过一些真实案例,提醒孩子学会识别、防范不健康信息。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内容有疑惑,及时向父母求助,并经常查阅历史记录,了解孩子浏览过的网站和访问频率,及时引导。

 

【学校安全教育】

 

中小学校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昨天,我市不少学校组织学生登录泰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观看《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教育片,市一中等学校组织了应急疏散演练。

 

市教育局和各校还通知学生,3月28日至4月1日,放学在家和家长共同观看18:00至18:30由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播出的第21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特别节目,节目内容为火灾逃生、预防溺水、交通事故等安全知识。

 

我市织密学生“安全网”,全方位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每年,各校围绕饮食安全、疾病防控、户外活动安全等主题,通过开学第一课、班会、灾难纪念日活动、校园宣传橱窗等强化安全教育,从2014年6月起,组织各年龄段学生定期登录泰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学习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时间规定为每2周1课时,实现了学校安全教育的系统化、常态化、信息化。市教育局专门组成片区指导小组,定期对各校组织学生登录该平台学习的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学习成效。

 

此外,我市各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则是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市教育部门还和司法、交巡警、消防等部门联合推进学生安全教育,各校都配备了法制副校长、交通安全辅导员,今年还将逐步配备消防辅导员。这些法制副校长、交通安全辅导员、消防辅导员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渗透各类安全知识,促进了我市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素养不断提高。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怎么做?以身作则加强引导

 

孩子的安全教育,家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芸说,常有因亲子沟通有障碍的家长向她咨询,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去年来,这样的案例多达20多个。

 

张芸认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就拿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来说,常常看到一些家长骑着电动车载着孩子乱闯红灯,也有家长在驾驶汽车时乱扔烟头,这样的做法,都对孩子造成了错误示范,这样的家长,无论在家中如何教育孩子重视安全,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有抵抗其实是正常的,因为孩子认为意外都是小概率事件,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张芸说,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剧,让自己的朋友试着编造一些理由去接孩子,看孩子会不会有防范等,通过情景剧的真实过程和结果,对孩子进行顺理成章的引导,但这样的情景剧不宜重复太多,在合适的机会表达到位后,孩子自然会印象深刻。而对于一些防火、防电等常识,家长需要在孩子初步可以沟通时,就要教育提醒到位,而不是引发后果后再批评。

 

今年2月,生祠镇一片香樟林突然起了大火,一番扑救后,最终还有40棵树苗被烧毁,而这场大火的起因,是同村的几个孩子想看看“星火燎原”究竟是啥样。那天下午树林的主人吴某突然看到自家的香樟林着火了,忙叫上妻子一起扑火。当时,吴某的妻子看到同村的小虎和几个孩子慌张地跑回了家。民警到现场发现,香樟林火势正旺,树苗被大火烧得“噼叭”作响。约半个小时后,大火被大家扑灭。

 

民警此后找到小虎和他家长。原来,那天小虎的表弟说:“书上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真想看看‘燎原’是什么样子的!”几个“熊孩子”就这样来到了吴某家的香樟林边,小虎用打火机点燃了枯草,火苗很快蔓延到了香樟林里,树林也烧了起来,几个熊孩子这才知道闯了祸。得知真相后,小虎父母批评了孩子们,又向吴某道歉并赔偿了损失。

 

38岁的王国华是一个12岁孩子的父亲,从儿子东东三四岁起,他担心孩子会好奇地去触碰家中的电器,就自制了一些警告标识,贴在家里的所有电器和插头上,提醒孩子注意。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能够明白一些道理后,他在看到由火和电引发的事故时,都会故意在家中和家人讨论,加深孩子的印象。经过长期的坚持后,孩子对火、水和电等容易引发危险的这些事物,有了很强的防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