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让守信者步步舒心—— 访江苏省信用办副主任储理石

04.08.2015  11:25

  □  记者 李韶辉

  □ 实习记者 何 玲

  每年对两万多家污染企业进行环保信用评价,建立企业环保信用动态管理机制;对被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的纳税人,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并放宽发票领购限量;将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纳税数据与金融服务相结合,“以税促贷”,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近年来,江苏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突出打造以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全省上下呈现了百舸争流、争先创优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苏省信用办副主任储理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前不久,金陵海关为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进口的价值14.9万元的电子元器件成功办理通关手续,货物涉税2.7万元。企业无需当场缴纳税款,只需报关时向海关出具银行担保证明,海关就放行货物。

  “‘先通关后缴税’,这是南京海关深化企业信用管理开展的试点,即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将享受差别化的通关待遇。”储理石表示,对高信用企业实施担保验放,大幅缩短了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滞港物流成本,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截至目前,南京地区通过该模式进口货物货值841.3万元,海关办理享受“先放行后缴税”税款143.9万元。储理石表示,随着试点范围扩大,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刷信用、凭担保”便利通关。

  “先通关后缴税”只是江苏各部门在探索奖惩机制方面的一个缩影。江苏各有关部门和行业根据管理工作的实际,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对守信者实行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和措施。

  据了解,近两年来,江苏省税务、住建、海关等多个部门通过分类监管对接和差别服务对接,相继出台了针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企业环保等一系列的信用分类监管办法,明确了守法诚信的激励措施。其中,省政府每年认定100家质量信用AA级企业,省财政给予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奖励。同时,多部门纷纷建立分类监管评价结果通报制度,着力推进行业内分类监管信息的外部拓展和联动应用。

  为了推进行政奖惩制度化,江苏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并把信用承诺、信用报告、信用审查等嵌入日常行政管理之中。通过大力推行事前信用承诺、开展事中信用分类监管、深化信用信息审查制度,在实现约束失信者行为的同时,引导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守信者倾斜,让守信者受益。

  “让守信者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优惠,就要发挥经济激励杠杆作用,探索建立联合激励机制。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发挥经济手段对守信者的激励政策杠杆作用,在建立联合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新探索。”储理石补充道。

  环保领域实施“绿色信贷”和差别水电价政策。江苏省信用办与省环保厅、省银监局共同建立了环境保护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据统计,2014年年底,全省银行业对环保信用等级为绿色和蓝色的企业授信客户比上半年增加2626户,贷款比上半年增加1250亿元。环保信用为黄、红、黑三色等级企业贷款客户比上半年减少1173户,贷款比上半年减少158亿元,促进了绿色信贷政策和环保政策的有效对接。

  同时,在南通试点差别水价政策,对“零排放”绿色企业免征污水处理费,对红、黑色企业在现有水费基础上每吨加征0.6元、1元污水处理费,运用价格和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改善环境行为。

  储理石感慨道,“这一举措有效撬动了企业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激励了企业快速、自觉规范环境行为。目前,江苏正在推广差别水价政策,并将研究制定差别电价政策。

  搭建小微企业税银互动信息服务平台。江苏省国税局与江苏银行联合建立小微企业税银互动服务平台,通过税银合作,将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纳税数据与金融服务相结合,“以税促贷”,实现了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自今年5月初“小微企业税银互动服务平台”试运行以来,“无担保纯信用”的信贷产品已为101户小微客户发放9325万元纯信用贷款,促进了企业诚信纳税、便捷融资和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探索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政策服务。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持续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及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户信用评价等。无锡市开发了“无锡市企业信用基准评价系统”,先后为983家小微企业出具了企业信用基准评价报告,并充分获得商业银行的认同,现凡被评定为B级以上企业都能享受更便利的贷款政策。

  让诚实守信“好人”得到实惠。睢宁县通过组织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按照“一人先进、全家光荣、亲邻受益、村组实惠”的原则,优先帮助获奖人所在的镇村组进行修路、架桥等基础设施和健身等公益设施建设。

  为了在全社会营造诚信氛围,江苏省市各级信用办会同各级文明办共同研究制定出台了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相关意见,建立了褒扬诚信红名单发布制度,以诚信红名单为抓手,树立正面典型诚信标杆。开展“百企示范、万企贯标”工程,截至目前全省累计信用管理贯标企业已经突破1万家,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48家,信用管理省级示范证书逐步成为企业通行市场的“金字招牌”。

  储理石表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齐头并进,久久为功。既要坚持激励守信,也要加大对失信的联动惩戒。唯有如此,才能让失信人寸步难行,让守信者步步舒心。

  (转载自2015年8月3日《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