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将4个孤残孩子接回家 “我们这辈子都会带着他”

23.01.2015  09:54

龙虎网讯 1月10日,约好下午1点,来到王季龙家,敲门却无人应。“直接推门进来。”传来王季龙的声音。

屋里最西间,一床,一老一少。65岁的老王仰躺着,男孩倦坐对面,萎缩的双腿交叉于前,畸形的双手反剪于背后。老王的双腿压住其腿,双手拉着其手。“老伴不在家,我腾不出手开门。”老人歉意地打招呼。

这里是盐城市儿童福利院五楼的一个三居室,午后的阳光照进有着大飘窗的西房间,温暖如春。

这是老大福伟佳,18岁,患先天痉挛性脑瘫, 一分钟都不能离人。”床上,蓝色的海绵垫子被磨得扁平光亮;床下,几只饮料瓶是孩子接尿的用具。伟佳转过脸,虽然少了颗门牙,但面容清秀,头发短而黑,衣着干净,让人喜欢。

伟佳并不是老王的儿子。王季龙、胥永平夫妇育有一女,是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女婿是清华大学博士生,现在清华大学做助教。如果当初没遇到伟佳,老王夫妇现在应该和许多老人一样,享受悠闲的晚年生活。伟佳的出现,让这个家彻底改变了走向。

18年前,“110”将伟佳送到福利院,孩子手脚畸形,医生说最多活三五岁。胥永平是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她说:“孩子很有灵性,看见我就笑。

2003年,福利院开展家庭寄养工作,退了休的王季龙夫妇就把伟佳接回家当“儿子”。7年后,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一家人搬进福利院的新家,并“接手”另外3个孤残孩子。

正聊着,伟佳开始焦躁,咿咿呀呀像个婴儿。王季龙哄着,把他放到床上,用力把孩子的双手“”到背后。“不痛吗?”记者问。“他的四肢无法伸展,要靠外力扭到合适位置,才舒服。”话音未落,伟佳“配合”地笑了。

老伴管那3个,伟佳一直是我带。别看他这样,头脑灵光,能背10多首古诗。”王季龙开了个头,腼腆的伟佳开始接,尽管发音不清,断断续续,但这已是难得。《望岳》、《游子吟》,一首接一首,王季龙很自豪:“天天教,就会了。王维的《山居秋瞑》别人只背4句,他能背8句。

十分钟左右,伟佳又痛苦起来,王季龙再次把他拉起,倚在自己身上。“姿势得不停换,这样他好受些。

孩子舒服些,但王季龙的日子却被格式化。伟佳不是倚着,就是抱着,即使躺着也要人用力压腿。“一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最困难的就是晚上,孩子经常抽筋,最多睡两小时就醒来,要抱。我年龄大了,不像过去一叫就醒。另外就是洗澡穿衣,一个人很难搞定。

每天,老王夫妇面对的还不仅是一个伟佳。老二福伟乐,17岁,患轻度弱智;老三陈福志,8岁,患脑积水;老四王福辉,6岁,患轻度脑瘫。不过,命运之神挺眷顾这个特殊的家庭,如今,那3个孩子情况越来越好,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老二已在培智小学上学,老三、老四也进了幼儿园。

除了每天接送几个孩子上学、放学,王季龙就守着老大,基本不外出,所有事情都交给老伴。“没有血缘,但孩子就和我们的孩子一样,尤其伟佳,我是唯一懂他的人。我们这辈子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带着他。

床头,摞着一堆《中国国家地理》。“哪有时间看哦,外面的大事小情只能从收音机里听来。”老王爱看书,特别痴迷地理,“1998年离开工厂后,我在一家私人学校代课,教的就是旅游地理。

女儿那么优秀,和这4个孩子反差蛮大的,她支持你们这么做吗?

女儿、女婿非常支持,每次回来都给弟弟们带礼物。2009年,女儿还带我们去北京,伟佳头一次坐地铁、吃汉堡,可开心了。优秀的女儿是我们的骄傲,这些孩子智力发育不全,被父母遗弃,我们能给的就是最简单的爱,他们带给我们快乐,同样让我们骄傲。” 本报记者 卞小燕

来源: 新华日报   编辑:李袆晗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