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打招呼会使其受挫 小孩的畏惧是一种自我保护

12.11.2014  11:43

”孩子懂礼貌的家长真不少

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赶快说阿姨好呀!”不管是到别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场所与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导、半强迫地要他们手中或怀中的幼儿跟人打招呼。

比较不怕生的孩子,总还顺着大人,腼腆地轻声说“阿姨好。”或者“叔叔好”,个性较为内向、敏感的,就抿着嘴、一边往后缩,不喊就是不喊。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觉得尴尬,觉得自己没把孩子教好,忍不住开始以责备的口吻说着:“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之类的话。家长的语气也变得很差,甚至还有要揍孩子的意思,让客人也变得很尴尬。

小孩的畏惧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

小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记得,你的婴儿在五个月大前,任谁抱都可以。但在六个月大前后,突然间,除了妈妈(主要照顾者)外,好像看谁都不顺眼,谁抱他,他就扭头大哭。我们通常都以“陌生人焦虑”,来形容这个现象。

虽然这个焦虑会在一岁半后逐渐淡化,但随着年纪渐长,在面对陌生人的那一刹那,他们会有一些直觉的警觉。他们会静静地看着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觉,去感受、去观察“这个人安不安全”、“他对我好不好”。“陌生人焦虑”让孩子只接近对他成长有利的人,让自己与那个人产生情感上的联结和依附,并从那个依附里发展安全感。而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警戒,又何尝不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透过那样的能力,逐渐学会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遗憾的是,许多成人在引领幼儿接触他第一次遇见的人时,会忽略掉幼儿这道“安检”过程。更让孩子担心的是,他还来不及反应,这个陌生人,就会靠他很近,摸他的头、拍他的脸。雪上加霜的是,在错愕下,自己心爱的爸妈(主要照顾者)还责备他“小孩子不能没礼貌、害什么羞嘛、不听话、让大人丢脸……

这样的“”会恶性循环

是的,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教孩子”的责任是尽到了,绝对不会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贴孩子标签(没礼貌、太吵、不听话……),“警惕孩子”的目地达到了,好像离“好孩子”的目标也愈来愈近。但是羞辱有用吗?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心理学的赵武伟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家长这样的“”其实很伤孩子,“没有礼貌、你将来完蛋了、你这样没人会喜欢你、你真麻烦、真倒霉生到你……”等这类语言,直接攻击个人的自尊,让人觉得渺小、一无是处,所达成的效果就是羞愧。孩子生活在这类的语言下,所成就的是大人的愿望,所牺牲的,是孩子自身的尊严。

为了维护自己那颗“自尊心”,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到最后会恶性循环,甚至会引来“自闭”。

如何让孩子“懂礼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让幼儿学会和人打招呼?那应该从尊重中学会礼貌。赵武伟说,最重要的、最有效的办法是示范和引导。

家长和熟人见面了,家长和熟人应该先打招呼,相互寒暄一气。看看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直接看着你们俩,那么,此刻,家长可以蹲下身子向孩子介绍自己的朋友:宝贝,这是王阿姨,她是妈妈的好朋友。作为家长的好朋友,可以先向孩子微笑一下,然后对孩子说:宝贝,你好,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王阿姨。此时,孩子通常也会笑笑,此时,家长可以顺势说:和王阿姨打声招呼吧。不管是家长还是客人,都需要给孩子一点点的空间和时间,让他判断,面前的这个人是“好人”。

如果家长的几次引导仍然没有什么用,家长也不要着急,可以让孩子多跟同龄或者比自己大一点的孩子接触,当其他孩子的礼貌可以获得大人赞许后,他也会学着模仿。这样渐渐的,他会知道,这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规范”,以后,只要家长一介绍,他就会条件反射,和别人打招呼。

 

来源: 金陵晚报   编辑:吴鑫浩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