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出炉”,合格率九成以上

28.11.2014  11:45

 

 

图为靖城中学的学生们正在练习引体向上。 盛义摄

 

今年秋学期,由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实施,体测成绩将直接与学生评奖评优甚至升学挂钩。目前,全市各中小学校的体质健康测试统计结果已经“出炉”。

 

总体合格率超九成

 

优秀率不足一成

 

新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较严格,形态、机能、素质都要考察。新标规定,小学、初中、高中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在受关注的身高、体重测试中,我市各年龄段学生BMI(身体质量指数)平均水平都在正常范围内,正常体重者占七成左右,肥胖不到9%,超重约占一成多。与往年相比,超重和肥胖率都有所下降,但较低体重率略有上升。

 

综合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全部测试的总体成绩,全市中小学生的合格率达到九成以上,较往年提升不少,乡镇学生合格率略高于城区学校。市教育局体卫艺科工作人员秦岭分析,虽然新标准被称作“史上最严”,但不少测试项目合格的指标降低,此外,今年以来,全市各校更加重视体育训练,也促进了合格率大幅提升。

 

虽然合格率上升,但优秀率却不足一成,学生们离优秀体质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一分钟跳绳、引体向上(男)、50米×8往返跑等一些测试项目,想要达到优秀相当困难。

 

小学生50米×8往返跑

 

比较吃力

 

今年秋学期,小学一二年级首次增加肺活量测试,但合格率较低。外国语学校小学体育组组长夏正宇告诉记者,很多一二年级的学生身体机能停留在幼儿园阶段。“随着学生的成长和体育锻炼,肺活量的测试成绩会很快提高。”夏正宇说。

 

真正让小学生“难以招架”的是50米×8往返跑。“国家体质测试在10月份进行,很多孩子在开学后,进行了持续一个多月的训练才勉强过关,尤其是跑步耐力项目。”夏正宇介绍,50米×8项目是五六年级的必测项目,在外国语学校,该项测试成绩的优秀率仅为1.9%。究其原因,主要是五六年级的孩子体质、毅力方面有所欠缺,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只在学校里有机会接受耐力长跑训练,平时却顾不上。在不合格的小学生中,小胖墩居多。

 

在中学,长跑项目历来是最关键的考核项目。记者关注此次该项目测试成绩发现,对于长跑耐力测试,大部分中学生都能合格,一般人眼中的难题并没有难倒中学生。对此,市一中体育老师王爱民介绍,这得益于初中升高中的体育考试,该考试促使了大部分初中生积极训练,在升入高中前就具备了合格的耐力素质。

 

中学生引体向上是个“

 

引体向上是初中以上年级男生的必测项目。新标准中规定,初一男生做4个引体向上为及格,13个为满分,从初二到高三各年级,及格线依次增加1个,高三及格线即9个。

 

从测试情况看,很多男生一个都拉不上去,甚至连双手握杠都握不住,完全吊不上去。”王爱民告诉记者。以高中一个班二十多个男生为例,一半以上的男生不合格,十个左右合格的男生中,不少是勉强拉到及格线,能够拉到十几个的就一两人。

 

不仅仅是因为肥胖,学生胳膊上根本就没有力量。”王爱民说。

 

家长担心学业体质能否两全

 

对于严格的体质测试,家长们也十分忧愁,认为加强体育锻炼对孩子固然好,但担心测试会影响孩子升学,毕竟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中有10分是根据初中三年体质测试结果进行评定。

 

胡女士的儿子在外国语学校上初中,平时孩子一回家屁股就粘在椅子上,不学习的时候就在玩手机,虽然她儿子不胖,但是在运动方面过于匮乏。这学期以来,学校要求加强体育运动,她要求儿子每天上下学骑自行车,周末到户外骑行。但即使这样,对于孩子的体能测试,胡女士还是很担心:“这样的练习还是不够,体质测试的好坏影响到升学呢。

 

不少家长认为,中考竞争激烈,体测成绩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担心孩子拿不到优秀,会在升学竞争中处于劣势。

 

学生应多奔向运动场

 

记者走访学校时,体育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大多在速度和弹跳力方面还不错,在力量和耐力方面多有欠缺。以往,在体育课堂上,学生普遍喜爱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引体向上一直都是最被男生冷落的项目,上课时几乎没人主动参与引体向上练习。

 

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多所学校从今年秋学期起,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在外国语学校,学生在每天大课间做完体操后,还有20分钟的跳绳、跳跃等运动时间,进入冬季,各年级学生将在这20分钟时间里进行长跑训练,下午第三节课后,学校还安排了30多分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市一中也将更关注学生上肢力量的训练,在大课间和晚练时间组织学生针对性训练。

 

不要急功近利应试,学生要从自身体质健康成长的角度参与锻炼。”体育老师们建议,学生最好在假期也能参加体育锻炼相关方面的活动,走出课堂,走向运动场。家长应多在体育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有意识地让孩子在跑步、引体向上等测试项目上加强锻炼,从而获得健康的体魄,更好地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