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家长会,爸爸去哪儿了?

27.12.2014  11:16

 

近日,我市各校纷纷举行“父母课堂”家教公益报告会。学校请来专家,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报告会上,有人发现,参与家长会、报告会、开放日等校园活动的多以妈妈为主,爸爸去哪儿了呢?

 

幼儿园家长会,爸爸来得最少

 

12月25日,马桥初中举办了一场“父母讲堂”家教讲座,围绕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和家长们交流德育与智育并存、加强与孩子情感交流等话题。报告厅里,前来参加活动的爸爸大约只占两成。这样的现象在老师们看来,已是司空见惯。

 

孩子他爸不愿意来参加家长会,说坐的时间太长。有一次被我说动了,参加了一次。回来效果还不错,很认真地执行老师的指导。不过下次再开会让他去,他又不愿意了。”一位初二学生的妈妈陆瑜说。

 

莲沁小学老师曹南松翻看几次家长会留下的照片资料发现,爸爸参与家长会的比例确实不高,最多的一个班级也只有12位爸爸来参会。而幼儿园的家长会则干脆就是“妈妈汇”。地中海幼儿园老师薛佳说,这种现象可能与幼儿园多是女教师有关。

 

有细心的老师粗略统计过:幼儿园家长会,参与的爸爸寥寥无几,一个班最多只有3~5个;小学生家长会,爸爸参与的约有两成;初中家长会,爸爸到会的也不会超过25%;高中则一般在三成左右。

 

爸爸为啥缺席?

 

莲沁小学曹南松老师认为,家长会爸爸参与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爸爸的工作压力较重,下班后较累,而妈妈从事的工作相对轻松,所以来开会。二是有些爸爸来开会看到大部分开会的家长都是女性,下次开家长会就不太愿意参加。三是不排除部分爸爸对孩子的教育不如妈妈那么上心。作为老师,开家长会时,也曾遇到过家长找不到孩子所在班级的情况。除了部分爷爷奶奶外,出现这种情况的,以学生的爸爸居多,甚至有孩子的爸爸来开家长会都搞不清孩子上几年级。

 

刘国钧中学陈亮老师则认为,爸爸缺席家长会的现象也许与“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思想有关。爸爸主要承担赚钱养家的任务,自然的,家长会中妈妈的出席率就高一些。但是父亲不参加家长会,并不能代表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席。父亲更多的是扮演榜样的角色,发挥一种言传身教的作用。

 

校园有意识引导爸爸参与

 

不少学校在发现这一现象后,也通过一些活动,主动向爸爸发出“特邀”,引导爸爸参与校园活动。

 

近日,地中海幼儿园开展体能活动,特别邀请爸爸来参加,孩子的爸爸们积极性很高,纷纷参与,和孩子们在趣味游戏中,增进感情。今年父亲节期间,市一幼中虹分园举行了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其中,小班、中班的开放日活动邀请的都是孩子们的爸爸。晨间活动时,爸爸们和小朋友参加了走梯子、抬轿子、投纸球、滚轮胎等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集体教学活动时,老师们为孩子讲读《给爸爸的吻》、《我爸爸》等与爸爸有关的绘本故事;“亲子同唱文明歌”活动中,爸爸们和孩子一起大声演唱,大胆表演,让老师不禁竖起大拇指。

 

半天的活动,既让爸爸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进步,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浓浓的父爱。幼儿园相关负责老师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爸爸们以后能“提高觉悟”,多抽出点时间陪伴孩子,尽量不要错过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专家建议:孩子读初中后爸爸应多关注

 

昨天,在靖城中学举行的开放日活动中。北京大学出版社双基教育中心主任于祝为家长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家庭教育报告会。于祝以“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为话题,和家长展开交流,不少见解引发了在座家长的共鸣。

 

谈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作用这一话题时,于祝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小学及以前的阶段,孩子因为自身的见闻、知识有限,因此对父母所怀的感情,带有一种崇拜。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比较依赖,性格温柔的母亲对孩子能有更好的呵护。但从进入初中阶段起,孩子的学习能力开始进入爆发期,对父母的崇拜感会相应减弱。而此时,一直扮演威严角色的父亲可能会因为不自信等因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选择“逃避”,甚至采用一些“冷暴力”方式处理问题,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叛逆。

 

对此,于祝建议,父亲在为家庭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要忽略为孩子积累精神财富。特别是从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开始,父亲要有意识地教会孩子责任与担当。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居高临下端架子,要学会和孩子平等相处,对孩子给予信任和包容,因为人在被信任的时候最能被感动。

 

东兴镇中心学校刚举行的公益报告会大多是妈妈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