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6岁男童学校内烫伤 校方被指截留爱心捐款

20.11.2014  12:20

  人民网淮安11月20日电 (是钟寅)2014年7月,6岁的小宇(化名)在淮安市阳光国际学校宿舍区玩耍时,不慎掉入热水锅中,全身90%的皮肤被深度烫伤。为了救助小宇,该校师生组织了爱心捐款。然而近日小宇的家长在网上发帖称,他们等了一个多月仍未拿到这笔捐款,怀疑捐款被校方截留。校方对此回应称,捐款之所以没有及时转给家长,是因为还有部分班级没有收齐,校领导向记者保证,一定会尽快将这笔钱交到家长手中。

  回放:男童掉入热水锅,全身90%烫伤

  小宇的母亲是淮安市阳光国际学校的一名老师,一家人就住在学校的宿舍区。2014年7月的一天,孩子在校内玩耍时,不慎落入食堂一个装满热水的锅中。小宇挣扎着爬出锅后,发现一块块皮肉往下掉,他的哭喊声惊动了大人,随后他被送往医院。医生检查发现,小宇全身90%深2-3度烫伤,当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之后的几个月,小宇辗转到无锡、南京等地的医院治疗,克服了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威胁,终于保住了性命。

  如今,小宇还在继续住院,疤痕增生严重影响了他的活动能力,手臂和手指都不能伸直。他不仅要面临巨大的痛苦,还面临着高额的医药费。几个月来,家人已经陆续花了30多万元,后续治疗的费用可能还要50万元以上。近日,家人打听到学校在10月14日就为孩子组织了一次捐款,总额超过3万元。小宇的父母对捐款的师生都心怀感激,可捐款结束已经一个多月了,校方仍未把捐款给受捐人,他们多次索要依然无果。

  家长:校方以捐款“要挟

  家长称,学校截留这笔钱的原因,是想以此要挟。事故发生后,小宇一家人都忙着照顾孩子,所以没有与学校谈责任、赔偿等问题。学校陆续垫付数万元医药费,但家长向学校提出尽快把本校师生的捐款送达时,校领导总是找各种理由拖延。“校领导让我们签协议,学校将一次性给小宇10万元,其中包含全校师生的捐款。而协议上约定,我们不能再找学校要一分钱。

  家长认为,捐款本是全校师生的爱心善举,可这份善心却被绑架。至于责任,家长认为校方暑期违规补课、食堂管理不到位都是酿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孩子目前还在治疗,家人暂时没有精力去进行民事诉讼。学校以全体师生的捐款为筹码,逼迫他们签字放弃以后的赔偿要求,显然不妥。《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应及时、有效使用捐赠财产,不得侵占、挪用和损毁受赠财产。家长认为,学校的做法涉嫌违法。

  校方:“会尽快给钱

  19日,记者来到淮安市阳光国际学校了解情况。一位姓张的副校长称,家长所说不实,不存在“以捐款要挟家长签协议”一事,捐款之所以迟迟没有转交,是因为还有几个班的钱没收齐。最近几天,学校也看到了小宇家长在网上的发帖,校方19日上午已经联系家人,想把3.05万元捐款送过去,以免发生误会。但家长手机没打通,所以这笔钱暂时还保留在学校团委书记手中。张副校长表示,绝不会扣留一分钱,而且学校此前给了家人约10万元救急,还是很关心孩子的。

  然而,校方这番“没收齐钱”的言论仍遭到质疑。一些老师私下表示,本班学生捐款很积极,大家捐款的热情很高。捐款不是强制行为,无论捐了多少,只要全部及时给小宇家长就行,“收齐”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老师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校方的行为加以监督,避免让爱心遭到玷污。小宇的家长也表示,据他们了解,捐款是10月14日在操场上进行的,当天就应该收集完了,根本不存在“收齐”的问题。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