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科研评价年龄一刀切斩掉女性发展前途

07.02.2015  17:28

  运动场上,男女运动员都是分组比赛,科研评价体系为何不可以男女分组评价?日前举行的“科学家月度座谈会”暨优秀女性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与会女科学家指出,面对生育和家庭责任时,许多有才华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不得不“回归家庭”,如果科技评价体系中的“年龄线”不设35岁“一刀切”这个门槛,将有利于更多优秀女性工作者成长为女科学家。

  女性面临两难处境

  女大学生、女硕士和女博士,已经撑起高校学生的半边天。不过,大学毕业后进入科研领域,真正出类拔萃的女性却少之又少,大多数成为基层的科技工作者。有数据显示,我国科技领域每年选拔出的杰出人才约200名,只有约10%是女性,而女院士的比例更不足5%。绝大多数女博士毕业时已经27岁,进入科研领域不久,就不得不面临婚嫁生育问题,家庭和科学不能兼得时,很多人只能忍痛放弃科研。

  “一味鼓励女性为科学献身,放弃对孩子的爱,既不科学也不人性化。如果,科学界在评价或选拔体系中,也像体育比赛那样,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各自选拔,将会有不少女性科研工作者在40岁之后,迎来科学生涯的第二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宁聪琴指出,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中,年龄往往“一刀切”,无论男女年龄超过35岁,基本就被“一票否决”,参与评奖或被选拔的机会少了很多。

  “要知道很多女性30多岁时,不得不埋头家庭养儿育女,较男性承担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与男性在同一年龄起跑线上竞争,劣势明显。如果能在科研评价体系中,将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年龄界限放宽3至5岁,也不枉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培养一位女博士,更能让许多曾经十分优秀的女大学生终学以致用。

  社会偏见带来顾虑

  同时,社会上对女性高级知识分子有误读。男人、女人、女博士,社会上流传的“三类人”虽是笑谈,多少也折射出一种对高知女性的偏见。座谈会上,与会的10位上海市杰出女科学家与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黛眉淡扫,妆容精致,衣着搭配亮眼,她们优雅又时髦。对于社会上流传的“三类人”,她们不恼不辩,笑着自我解嘲,“按此来论,我们这几位女教授应该是‘灭绝师太’咯。其实,科学界里事业颇有成绩的女性,一般也都拥有幸福的家庭,各方面人际关系也不错。

  不过,社会上的偏见影响着年轻的女博士们。近几年博士招生录取中,经常有考分优异的女生面试时担忧,怕读了博士难找意中人,甚至有的女生为此放弃读博。有些导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说服那些年度考分第一的女生继续攻读博士,“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应该有高远的人生目标,为了所谓能嫁出去,就降低人生目标不是个好主意。知识渊博并不妨碍成为一个好女朋友、好妻子,学业事业上的精干与聪慧不要时时带回家,该示弱时就示弱。

  从小学到大学,优等生群体中女多男少正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女孩子不仅低年级时成绩出色,到了高中和大学也依然能保持优势。随着优秀女生的基数和范围不断扩大,女性攀登科学高峰的数量也会增加。上海市科技党委副书记盛亚平指出,上海市应该在从科研和生活等各方面持续服务女性科技工作者,助科技“娘子军”一臂之力。(马亚宁)

  原标题:女科学家:科研评价年龄一刀切斩掉女性发展前途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