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东:用两样法宝做好江鲜菜

12.09.2016  13:40

 

 

扬子江大酒店的厨房里,孙卫东特制的钟表和微型电子秤,是他做菜的两样法宝。凭着20多年的从厨经验,配合两个法宝的使用,他能够让每一盆江鲜菜味道如一,标准化出锅。

 

工匠名片

 

姓名:孙卫东

 

年龄:43岁

 

岗位:扬子江大酒店厨师

 

推荐理由:江鲜菜标准化烹制的倡导者

 

匠人之语:心有多精细,活有多考究,菜就有多好吃

 

每天切百个生姜练刀功

 

高中毕业后,孙卫东就进入靖江宾馆后厨,跟着红案师傅学徒。最初的两年,打荷、配菜样样都要做,但就是碰不得炉灶。

 

那会儿酒店生意好,师傅一天忙到晚也没空细细传授技艺。孙卫东只得揣着本子和笔,一直在旁边仔细看,慢慢记,有时侯为了搞清楚十几种调料,还得配上插图记录。白天,他帮做得最多的就是切生姜丝,每天酒店要消耗上百个生姜,他就抓住这个机会练刀功。

 

八九点钟师傅下班后,他躲在厨房后面,用黄砂倒进废弃的铁锅里,练颠锅的手法,右手练酸了换左手,每天练到深夜11点时,两个手腕都已经发麻。

 

把江鲜菜带到苏南

 

苦练三年后,孙卫东终于能独当一面,当起了酒店的大师傅,他烹制的河豚不仅味道鲜美,吊出的汤汁颜色也是一绝,是酒店的招牌。其他江鲜菜,他也越来越得心应手,那几年,酒店常派厨师外出交流,他也常到常州、上海等地的酒店里,学习江鲜菜的新烧法。

 

工作第八年时,他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被聘请到无锡一家酒店,刚上任两天,就让这个酒店红透了无锡城,无锡人排着队要去等他做的河豚。“苏南红烧的河豚收汤比较浓稠,没有汤汁,颜色很暗,口味也和靖江的不同。”孙卫东说,他也没想到,他烧的河豚这么受欢迎,最忙的时候,一天他一个人要烧60条河豚,才能满足等待的客人。

 

此后,扬州一家酒店又邀请孙卫东过去相助,红烧刀鱼、蟹黄粉皮、长江杂鱼这些江鲜菜,让他在扬州又当了回美食界的明星。

 

探索标准化烹制江鲜菜

 

2009年,扬子江大酒店招聘厨师,几十个人中只录用2人。试菜时,孙卫东做了鲢鱼头粉皮和乔丁鱼烧螺蛳,瞬间征服了评委挑剔的胃口。

 

这些年来,孙卫东在扬子江仍然主攻江鲜菜,并身负创新的重任。他常在周边大酒店学习交流,带回最新的理念。他能用一个直径近一米的大铁锅,烧一条18斤重的大鲢鱼,火候、时间、调味都考验厨师的功力,他能保证每一条鱼从头到尾肉质都不老不生,味道也能入里。

 

随着食客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多,酒店开始推出私人定制烹制菜肴。传统的江鲜菜红烧时浓油酱赤,味道够好却太过油腻,糖分也太高,孙卫东就和同事一起尝试改良红汤做法,不再使用酱油、红糖、生姜、葱等传统配料,而是选用胡萝卜、洋葱、西芹等健康的配料熬制,熬出的汤底清淡可口,味道也十分鲜美,经过半年的调试,终于推出了独特的红汤江鲜菜的做法。

 

而制作这些菜肴时,孙卫东都越来越重视标准化,记录下配料的比例、用量、烹制的时间,方便下次烹制时参考,这样就不会出现有时发挥好有时出现失误的情况。“这条路还在探索,希望能有助于江鲜菜的传承。”孙卫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