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后代遍及全国 苏州“鱼祖宗”搬新家

22.01.2015  13:12

  扬子晚报网1月21日讯(通讯员许松盛记者於苏云薛马义文、摄影)今天上午,已有50年历史的苏州市相城区黄桥水产养殖场乔迁新址,38条身型巨大的青鱼“鱼祖宗”搬进了“新家”,其中资格最老的“鱼祖宗”已有60多岁,其身长近1.5米,体重约为102斤,每年的产卵量在250万至300万粒之间,就这一条“鱼祖宗”一年就能给养殖场带来7000元左右的利润。据介绍,苏州黄桥水产养殖场的每年所产青鱼苗的总量,占整个华东地区份额的50%,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

  拉网过程讲究,动作要慢,声音要小

  将鱼放入特质的布袋架,两两接力,送入车厢

  21日上午8点30分,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了黄桥水产养殖场旧址,当时,养殖场其中一个池塘边已经围了十来个身穿雨衣胶鞋的工人,池塘边停着一辆准备装鱼的大货车,货车的车厢用防水胶纸铺设好,里面已经注了约0.3米高的水。

  8点45分,捕鱼正式开始。养鱼池塘分深浅水区,约七八个工人合力先将一张大网撒向深水区,渔网两头各站5人,其中4人负责使劲拉网,1人站在鱼塘里负责将网踩在塘底。待网已均匀铺开,拉网的8人就开始将网缓缓向浅水区拉动。整个拉网过程约耗费了三刻钟左右,黄桥水产养殖场场长沈春良说:“拉网是很有讲究的,动作要慢,还不能出声。”原来,动作过快,“漏网之鱼”会很多;如果鱼听到人的声音,会变得很紧张,就会往塘底钻,这样捕捉难度就会很大。

  待渔网收拢到鱼塘浅水区一角时,扬子晚报记者看到,渔网内有黑漆漆的身影在游动。不一会,几个硕大的黑影开始互相冲撞,随即开始拍打尾巴。再一收拢,渔网中冲撞开始更激烈,有几条鱼已经有逃脱之势。担心冲撞时间长会使种鱼受伤,工作人员赶紧加快速度把渔网再收拢。这时候,六七条硕大的黑影终于露出真容——每条都有一米多长,圆滚滚的身子在渔网内翻来滚去。

  见状,四位工作人员赶紧跳下水去,两人将一个特制的类似担架的捕鱼布袋张开,两人合力先在水中顺势将一条青鱼“控制”住,一人托头一人抱尾,稳稳将青鱼放入架中。然后,两个拿着布袋架的人迅速将架子递给岸边的人,由岸边的人接力将鱼送入货车车厢。约一刻钟左右,网内所有的种鱼都上了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