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恶如仇永不妥协

18.01.2016  11:04

  ——记扬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徐敬全

  

  □本报特约记者沈宫新本报记者施为飞

  1月9日下午,“2015扬州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扬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税侦大队民警徐敬全荣膺“2015年扬州新闻人物”。

  颁奖词这样写道:“你有鹰的眼睛,拨开迷雾,破解谜团,让枉法者原形毕露;你有‘握手术刀’的手,刮骨疗毒,剔除共和国躯体上腐烂的蛀虫;不为情所惑,不为权所迫,你是嫉恶如仇的钟馗,面对邪恶,永不妥协。你是警察,更是人民卫士。

  初见徐敬全,很难把眼前这个满头白发、略显憔悴的中年民警,和印象中让犯罪分子不寒而栗的侦查员联系在一起。作为扬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一名侦查员,徐敬全已在经侦战线上奋战了近15年,多次立功受奖,被誉为经济犯罪的“终结者”。

  扎根一线,变身打击经济犯罪尖刀

  徐敬全今年53岁,1991年从部队转业到扬州市公安局工作。从警22年,从事经侦工作15年,许多民警到了这个年纪一般都不从事案件办理工作,有的已“退居二线”,但徐敬全仍坚持在办案一线,并且是经侦支队的业务骨干,近几年来,他的办案量在支队一直名列前茅。

  2013年12月,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关总署联合向省公安厅交办了南京某科技公司涉嫌骗取出口退税案,省公安厅将此案指定扬州市公安局管辖。为此,扬州市公安局成立了专案组,徐敬全是专案组的主力队员之一。

  这起案件是一起组织严密的新型骗税犯罪,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专门从事进出口贸易,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熟悉进出口、通关、结汇、退税等业务流程及其制度存在的不足,采用以假乱真、循环闭合的手法进行作案。

  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徐敬全反复分析了犯罪嫌疑人从业经历、相关公司情况和会计资料,收集和研判当前骗税犯罪最新动态和特点,结合自己的办案经验,他自信地对专案组同志说:“尽管作案分子在欺骗手段上做足了文章,但只要我们根据出口退税业务流程,从终点向起点逆向追踪,逐个还原,就能找出其中的破绽。

  按照这个侦查思路,专案民警围绕出口、进口、结汇、货运代理、报关、资金、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必经环节,从终点反查上一环节的资金、发票、货物的真伪,环环相扣,逆流而上。

  在海关、税务部门和外地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疑点,串联起了一根有力的证据链条,将团伙成员逐一锁定,并提请公安部对相关涉案单位发起全国性集群战役,一举抓获了全部犯罪嫌疑人。

  破案后,中央电视台和省、市各主要新闻媒体十分关注,进行了集中报道。这起案件成功侦破,被评为全国精品案例,徐敬全提炼的“还原法”侦查技战法被公安部经侦局作为教学课件。

  自我提升,成为税务案件侦查专家

  将亿元出口退税案这样的大案交给徐敬全主办,并非偶然。他战斗的税侦大队比较特殊,作为公安的派出机构,常年在税务部门办公。徐敬全从部队转业至公安局以来,先后在纪检、指挥中心、审计、经侦等不同岗位工作过,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

  他向记者坦言,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在进入经侦支队工作之前,他对财务、税务知识几乎一窍不通。在办案的同时,他快马加鞭地学习,向支队老民警、税务人员、银行的专家讨教。如今,已成为支队税务案件侦查的专家,实现了从军人到警察,从炮兵连长到主办侦查员,从神炮手到劳动模范的华丽转身。

  而这里边的艰辛与付出,他满头的白发就是最好的印证。由于长期连续作战,积劳成疾,他曾突发心脏病累倒在办案现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2014年4月,专案组在侦办陈某为亲友非法牟利案时,由于涉案的两家企业平时有正常业务,要将非法牟利与正常的业务往来区分开来困难较大。加之,相关企业不愿配合,前期侦查未有进展,侦查工作一度搁浅。此案能否突破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陈某的案件侦查,还影响到另外一起更重要案件的突破。看着领导信任的目光,徐敬全当即表态说:“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啃下这块硬骨头。

  第二天,徐敬全就带领三名专案组成员赶赴安徽某企业进行调查。面对这一锅夹生饭,他与大家一起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了新的作战思路。他们收集相关的财务资料;依据多年查账经验,抓住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分配特点,对货物运输、发票、资金等会计凭证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经过一周的加班加点,终于找出了非法牟利业务的记账规律,并绘制出《非法牟利一览表》,得出非法牟利3200多万元的数额。

  15年来,他先后主办大案要案件96起,其中,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10起,5起案件被评为全国年度精品侦办案例,占全市精品案例总数的三分之二;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100余名,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近两亿元。

  牢记使命,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有问题,找老徐。找到老徐,问题定能除。”这是在扬州不少企业家之间流传的一句话。在扬州企业负责人眼中,徐敬全是个服务企业的热心人,解疑释惑的“智多星”。徐敬全一直认为,经侦民警不仅要打击经济犯罪,还要在维护稳定、护航发展、服务民生中有所作为。

  邗江工业园区某公司有一对姓杨的双职工夫妇,家住京杭大运河畔,每天上班来回有50多公里的路程。夫妻俩不怕上下班路程远,就是舍不得丢掉这份工作。因为家中上有70多岁的老父瘫痪在床,下有儿子在外上大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司董事长涉嫌挪用资金罪被依法逮捕。接踵而来的是公司银行授信到期,因公司法定代表人涉嫌犯罪,可能无法通过即将到来的评估。流动资金如同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一旦失去,生产将陷于停顿,无异于宣告公司死亡。消息传出,杨某夫妇与公司上下200多名员工一样,人心惶惶,寝食不安。

  徐敬全是案件的主办者,了解这一情况后,心情十分沉重。因为他知道,公司一旦倒闭,对社会的影响巨大,200多名像杨某夫妇这样的职工将丢掉谋生的饭碗。

  徐敬全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发生,他决定结合工作本职,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第二天,他主动与公司律师取得了联系,商量维系公司正常运行的办法。首先,他们来到看守所与董事长申某见面,向申某说明公司面临的情况,取得了处理相关问题的授权。接着又赶到银行,向银行说明公司负责人被逮捕是申某个人的事,公司只要有流动资金,就能正常运营,就不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从而赢得了银行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徐敬全还将公司的现状和案件情况写成调查报告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公司的支持。

  就这样,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徐敬全与其他战友共同努力,保证了公司的正常生产,杨某夫妇和200多名工人的饭碗终于保住了。

  几年来,徐敬全通过侦查办案和走访企业,共排查梳理出涉稳警情56条,发布预警信息73条,提供法律咨询300人(次),化解经济矛盾40余起,促成36家企业止争息诉,避免700余万元经济损失。

  忙于工作的徐敬全也曾经承诺过家人很多事情,但都因为工作原因而经常“爽约”。“妻子和儿子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我感谢他们、愧对他们,他们对我没有任何怨言,我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我的工作有他们一大半的贡献。”采访结束时徐敬全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