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集中报道刘守仁院士先进事迹

15.06.2015  11:05

靖江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被誉为“中国细毛羊之父”。最近,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媒体集中采访报道了刘守仁的先进事迹。

 

从5月下旬开始,中央媒体开始聚焦一批扎根在我国科研一线的顶尖人才,讲述他们在岗位上踏实勤勉、艰苦创业、用科研成果报效祖国的精彩故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是其中一位报道对象。6月5日,新华社发布《一只羊一辈子——记“中国军垦细毛羊之父”刘守仁》报道;6月6日,光明日报刊登《“中国军垦细毛羊之父”刘守仁:一只羊,一辈子》;6月6日,科技日报刊登《刘守仁:他创造了“中国美利奴”》;6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献身边疆一甲子换得土羊变“金羊”——“中国军垦细毛羊之父”刘守仁》;6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在《领航科技创新中国》专栏重点报道了刘守仁的感人事迹。

 

1955年,刘守仁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的紫泥泉种羊场。当时,中国没有能够量产细毛的细毛羊,用作纺织毛料的细羊毛一直依赖国外进口。刘守仁每天羊圈、实验室两头跑,沉下心来解决羊毛质量差与羊羔成活率低两大难题。通过反复实验,1985年,由刘守仁团队育种的“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获得成功,这一品种的羊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此后,他带领的团队又培育出肉用、多胎肉用、超细毛三个新品系羊。1999年刘守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81岁的刘守仁仍每天跑羊圈搞科研。

 

本报曾多次聚焦报道刘守仁。2004年4月15日,本报A1版头条刊登《中国“细毛羊之父”回家了——靖江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昨日回到家乡孤山镇》。刘守仁1934年出生在孤山镇联华村典当埭一户殷实人家,在靖江度过了一段令他终身难忘的孩提时光,多年来,虽身处万里之遥的新疆,却一直心系着靖江的发展。2003年,他得知联华村要修建一条水泥路,当即捐资数十万元,2004年又特地回到阔别已久的靖江探望。2012年本报《春节特刊》再次聚焦刘守仁,刊登《刘守仁: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