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聚焦我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16.05.2016  22:48

5月10日至12日,农民日报、中国水利报、人民网、新华日报、群众杂志、江苏经济报、扬子晚报等多家中央、省级媒体记者我省两个国家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宿迁市宿豫区、高邮市进行专题采访。

采访期间,媒体记者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攀谈,走访农民用水户协会,并与当地水利部门座谈,深入了解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通过采访,媒体记者们对宿豫、高邮两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认为试点经验各具特色,可复制、易推广,做到通过“小水利”的改革实现了“大民生”的惠及。

宿迁市宿豫区在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针对农民节约用水意识淡薄、末级渠系用水管理难的实际情况,确立紧盯“实现节水20%—30%”一个目标,把握“实现精准计量、落实水价制度、保障群众参与”三个环节,实现“组织领导、措施落地、群众支持、机制保障”四个到位。在试点项目区建立了“灌区+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节水与管控的有机融合,保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高邮市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通过建立六项制度,夯实六大基础,全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特别是节水减排成效较为明显,这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显得特别有意义。试点改革效益主要表现为“四减四增”:减少用水数量,增强用水保障;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污染排放,增色农村环境;减少用水矛盾,增进干群关系。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近年来,全省各地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节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省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正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不断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供稿:省水利信息中心  夏晶 责编:厅办公室 栾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