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稳定住房消费的政策导向鲜明

07.12.2014  12:09

如何看待当前形势

”字为重 看新常态下风险防范

产能严重过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子银行膨胀——增速放缓让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潜在风险浮出水面。一年来,各类改革措施陆续出台,不仅让经济保持了稳增长态势,更在发展中化解了风险,在化解风险中实现了优化发展。

疏堵结合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市场调节助推结构优化

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行业产能盲目扩张势头强劲。

面对如此形势,国家采取了疏堵结合的综合治理举措,一方面淘汰过剩产能,一方面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结构优化。

5月初,工信部下达了2014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任务,相关地方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并向社会公告了相关企业名单。

不过,淘汰过剩产能不能只靠行政化的“”,更需要市场化的“”。

7月底,工信部发布《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项目建设实行产能置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实施减量置换。

来自钢铁大户唐山市的最新消息显示,预计年内唐山炼钢产能将削减2000万吨,这意味着唐山今年就可完成2017年总体任务的一半。关于2014年淘汰过剩产能的全国目标,工信部近日表示“有信心完成”。

化解过剩产能不仅遏制了过剩行业扩张势头,还成为各地推进产业升级、优化空间布局的良好契机。

以任务极为艰巨的河北省为例,近年来,河北省地税局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助推过剩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在税收引导下,河北钢铁集团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压、余热蒸汽、煤气等二次能源全部回收用于发电,并在技术改造之后开始了以高附加值产品主打市场的转型之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节能降耗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多措并举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优化投资结构

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大力推广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终于有了“行动指南”。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累积了较高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部测算,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有12万亿元。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疏堵结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仅是有效防控风险的必然要求,还是优化投资结构的迫切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驶入建章立制的“快车道”,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在2014年加快建立起来。

8月31日,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完成了20年来的首次大修,为地方政府举债开出“明渠”。10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了治理“路线图”。对以前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建设的项目,经营性项目完全推向市场,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确需政府举债的公益性项目由政府发行债券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