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婆婆街边迷路 倚靠在民警身上眯了52分钟

19.12.2014  18:34

  

   民警王宇一边让老人倚靠,一边打电话帮忙联系老人的儿子。视频截图

  

  儿子接走老人

  

   热心市民递来馒头,谭婆婆眯着眼,摇了摇头;民警递来热开水,她困极了,也不理睬。没几分钟,老人家在独凳上进入梦乡,根本没察觉到,身后的“靠背”竟然是个人。

  肩膀斜了,民警为她调整;脖子歪了,民警给她扶着……一直到老人醒来。

  12月15日,这温馨的一幕发生在丰都庙坡路街头,持续了52分钟。

     婆婆你家在哪?

  当天下午3点多,丰都县下起零星小雨。

  88岁的谭婆婆外出遛弯,却忘了回家的路。在第一小学门口的副食店,她来回逗留了好一阵。店老板担心她,报警求助。

  城东派出所民警王宇、高薇赶到现场时,不少人正在询问老人,想帮她回忆来时的路。

  谭婆婆以前住在双路镇乡下,刚来城里两个多月,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只记得“家是在二环路电影院上面,四环路下面,拐角的地方有个卖粑粑的。

  高薇说,老人口中的二环路和四环路都是大地名,虽相隔不远,但由于是上坡,走路也需30分钟。两位民警准备驾车带谭婆婆找家。“不不!”她连连摆着手往后退,“我身上没有带钱,不坐车。”老人没读过书,也从来没坐过警车,这句话弄得民警哭笑不得。

  好一阵解释、劝说后,婆婆终于坐上了警车。3分钟后,车子开到实验中学路口,拐角处有家包子店,高薇扭头问:“婆婆,应该是这里了吧?”谭婆婆摇头表示,不是。

   这是你的家不?

  继续往四环路方向开,谭婆婆开始喊“头晕”,民警将车速控制在10码以内,还找来橘子皮让婆婆闻,缓解她的晕车症状。

  开到四环路,还是没找到老人的家。警车再次转回实验中学拐角处,谭婆婆突然来了精神,肯定地说:“就在这里。”当三人走到校门口时,谭婆婆直接往地上坐,“累了,实在走不动了。”高薇向旁边玻璃店借来一个独凳,让老人先休息一下再找。一名三轮车司机说认识谭婆婆,经常见她在第一小学门口的副食店坐着玩。

  谭婆婆完全不想动了,“我要我毛儿来接我。”老人的儿子叫甘在禄,民警立马联系所里的同事,一边想办法联系老人的儿子,一边回访副食店老板。

     渴不渴饿不饿?

  小学门口的副食店老板说,确实对谭婆婆没什么印象。更麻烦的是,谭婆婆跟儿子不在同一个户口上,她是单独一个户口。

  独凳上的婆婆身体开始往后仰,王宇站在她身后,用腿顶住老人的背部,双手扶住她的肩膀,低头一看,她眼睛半睁半闭——瞌睡来了。有路人递来热馒头,谭婆婆摇了摇头,表示“不饿”。高薇递来开水,她还是摇头。

  眼看谭婆婆在大街上睡觉,很容易着凉,民警建议:“谭婆婆,送你回派出所睡,好不好?”不过,老年人瞌睡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民警只好为她披上外套。同时,王宇就这样暂时当起了老人的“肉靠背”。

   儿来接你了哟!

  女警高薇着手联系社区民警,继续寻找老人的儿子。社区民警白丽蓉查到,谭婆婆的户口在双路镇,并找到社区负责人。数十个电话后,高薇终于拿到婆婆儿子现在的联系方式。打了两次,却无人接听。

  近1个小时后,老人终于醒来,张口第一句话还是:“要我毛儿来接我。

  所幸,甘在禄回拨民警的电话后,赶到现场,将老母亲背走,“谢谢你们,要是天黑了,我妈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还不晓得要整出啥子问题。

  临走时,伏在儿子背上,谭婆婆抓着王宇的手臂,露出腼腆的笑容。

  据民警出警佩带的执法记录仪显示,从老人开始打瞌睡,王宇为其当“靠背”,一直到老人醒来,前后达52 分钟。

  一直这样站着不动,不累吗?王宇说,其实不累,婆婆的肩膀微微歪了,伸手拉过来;脖子斜了,就轻轻扶正。中途两次,老人肩膀突然往一边垮,眼看着要滑到地上,王宇赶紧把臂弯伸过去,把人搂着。还好,她没醒,就慢慢扶了起来。

  “其实,我们没想过她会睡近一个小时,一开始以为眯一会,打个盹嘛。” 王宇说。

  昨天,重庆晨报记者联系上了谭婆婆的儿媳廖女士,她与丈夫同在一个工地打工。

  考虑到婆婆年龄大了,最近两口子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她说,婆婆身体不错,食量也不小,怕她吃多了不消化,所以劝她多出去走动,但前提是不能走远了。 “说起好笑。”廖女士说,婆婆不识字,没文化,以前从没进城,当天她回家给家人讲述,开始还以为警察是要抓她,“我想,我没犯事啊!心里还是有些怕,所以不敢跟警察走。”听完婆婆说的,一家人哈哈大笑。婆婆醒来后发现身上多了件别人的外套,靠着民警感觉暖暖的,才反应过来,两位民警是要帮助她。

  婆婆以为被抓了,心想我没犯事啊醒了才说睡得暖和,全家哈哈大笑

       声音>>>

           目击者:接完孩子回来,民警仍托着老人

  “两个警察确实好样的,很负责。” 玻璃店的老板张女士目睹了整个经过。那天下午,她看见一男一女两位年轻民警,扶着老人往自己店面走来,借了独凳,端着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开水。张女士说,当时有很多群众围观,她注意到那位男民警为老人托着背。之后,张女士去接孩子放学,回到店里发现,民警仍然站在老人身后,一直不敢怎么动。

  同事:王宇话少心思细,是个暖男

  女民警高薇说,她与王宇同龄,都是28 岁,对王宇比较了解: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大男孩,平时话不多,人很踏实,工作起来也很负责;他心思比较细,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语形容,是个十足的“暖男”。

           新闻面对面>

  王宇:同事白大姐是全国模范我这是近朱者赤

  昨天下午5 点过,晨报记者拨通了王宇的电话,他刚出警归来,话不多,电话中没讲几句。

  记者:托背52 分钟你累吗?想过换人来帮忙吗?

  王宇: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恼火。我身体是直立的,并没感觉累。考虑到老人不愿走,也不愿坐车,只要她儿子,所以也只好坚持下去。同行的另一位是女民警,需要她负责联系老人的儿子。

  记者:当时有没有想过更好的方法?有网友说,你们的方法有点不灵活。

  王宇:其实,我们也想过挪动老人,移到其他地方,找张床,平躺睡得更好。但看到她睡得很香,想到很多老人睡眠浅,所以担心挪醒了让她不舒服。另外,你知道,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年人都有小孩子脾气,当时一直喊着“要睡觉”。

  记者:网友、群众深受感动,都称你为“托背哥”。

  王宇: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入职不久,跟“全国爱民模范”白丽蓉大姐在一个办公室,平时听她的故事比较多,确实深受感染,近朱者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