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罗良娟:提升大中城市基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

17.03.2016  11:04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社厅副厅长罗良娟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大中城市基层社区应急管理中有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为此,她建议,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大中城市基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就基层社区的应急保障物资来看,罗良娟指出,当前部分城市基层社区的应急保障物资储备量普遍偏少,一些普通社区基本上没有应急物资,一些示范社区的应急物资储备也不足以应对突发性事件。

      她还指出,社区基本上都建立了应急避难场所,但现有避难场所设施配备不规范,管理和宣传不到位,逃生指示牌不明确,功能分区不明显。

      罗良娟认为,社区现有应急管理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各个培训部门往往单兵种作战,造成基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单一,应急整体能力不足。

      从管理上来说,罗良娟指出,多数社区没有专门的应急管理组织,有的社区即使建立了应急领导小组,但基本上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翻版。社区应急管理人员多是居民委员会成员,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还有,资金不足,也是问题。她指出政府每年对社区有1.5万-3万元的公共服务资金拨款,经居民议事会同意可以使用于应急管理,该项公共服务资金还有其他方面的支出,能用于应急管理的资金相对较少。

      为此,罗良娟建议,增强社区居民居安思危意识,注重危机教育的阵地建设,培育良好的社区应急管理文化,促进社区防灾减灾思想观念由被动防守向主动作为转变。

      建立专门的社区应急管理组织结构,推进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的监管立法工作。建立防灾减灾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定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和技能培训,加强基层灾害监测员、信息员等专业队伍建设。

      就管理环节薄弱的情况,罗良娟指出,要健全社区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社区应对处置灾害的能力。完善社区综合减灾设施建设规则,加强社区风险评估,构架标准化避灾标识系统,建立社区信息指挥中心控制台,完善群测群防网络。

        在加强设施建设上,罗良娟建议,完善社区防灾减灾设施,开展社区防灾减灾演练,加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与上级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的合作,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防灾减灾演练提高居民自救互助能力。

      罗良娟还建议,加大防灾减灾经费投入,增强应急管理资金保障力度。建立由政府拨款、企业赞助、公益团体支持、基金会帮助、社区自营收入等多方资金筹措平台,保障社区应急管理资金需求。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