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飞:靖江“生命救援”的造梦者

08.07.2016  07:31

 

 

姚飞是我市城东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四年前,年届四十的他加入人道救援事业。四年间,他付出自己的全部业余时间,学习、组织、传播人道主义紧急救援的知识、技巧和理念,从一个远赴海南的施救者身份,转变为全天候待命的生命使者,哪里需要救援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平日里没有救援知识的普及,他就会义务开展减灾教育培训。

 

加入“蓝天”,开启公益救援之旅

 

十八年的从警生涯中,姚飞接触过无数次事故、溺水和各种意外。事发现场,市民互救自救能力的缺失,使得伤者和受困者错失了获救的最佳时机,遗憾从未停止过。

 

姚飞早早意识到这个情况,也尝试着探索解决办法。四年前,他加入红十字志愿者组织,一步步获知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蓝天救援队”,并加入了临近的江阴蓝天救援队。

 

此后,姚飞几乎每周都参加江阴蓝天救援队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体能训练、应急救援、野外生存、技术设备使用、无线电通讯等。四年来,他抽出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奔赴全国各地参加野外搜救、洞穴救援、灾害救援等训练,每月训练时间超过48小时。

 

2014年7月下旬,姚飞便身临台风“威马逊”灾区海南营救。一周的救援任务中,每天工作时间超10小时,最远要到距离指挥中心50公里外的地方,医疗救助、盖屋顶、清理垃圾、锯树木等,几乎成了全能超人。

 

此后,姚飞陆续参与了多个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保障任务以及国际救援的备战集训。

 

如今,他凭借出色的救援技能、任务经验,已经成为国家紧急救助员,担任江阴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副队长。

 

培育壮大靖江的救援队伍

 

水面抛绳、船艇组装、进港出港、手语培训……7月2日,姚飞和3名同伴来到常州,与上海城市搜救队等多地专业救援队伍,共同参与IRIA台湾水上急流救生训练。

 

这是一次专业的水上救生专项训练,重在应对长江中下流的汛期险情,而现场4名靖江救援人员都来自靖江红十字应急救援队。近期,救援队也展开城区防涝巡查,帮助了多名被困市民。

 

2015年,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市红十字会的推动下,他组建了这支救援队。“成立救援队是为了遇到突发状况能迅速救援,也能将应急救援技巧传播给靖江人。”姚飞说。

 

十个月来,队员们每周五准时参加专业训练,培训队列、体能、负重徒步、绳索、医疗等应急救援技能。通过专业考核,才能成为正式队员。目前,该救援队已发展80余名志愿者,其中具有专业救护技能的正式队员达到20名。这支年轻的救援队已先后参与了两次警方救援,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公益防减灾培训。

 

让每个人成为“生命”英雄

 

姚飞说,专业的救援和自救是直接面向个体的“生命救援”。正因为此,在他的心中,这项公益事业异常严肃,他的生活因此变得“披星戴月”,很少在零点前入睡。

 

救援技术不是静止不变,大量的实践、思考、观察、讨论必不可少,群体逃生、水面救援、震后救灾等实际场景中,涉及到自我保护的姿势、背扛伤员的步骤、绳索的打结等非常复杂的细节,这些细节对营救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姚飞每天在班后除了定期训练,还要及时搜索、跟进最新的救援报道、案例,分析救援因素,总结优劣,向靖江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靖江红十字救援志愿者”群通报。

 

救援装备的专业度也含糊不得。救援服、头盔、对讲机、绳索、安全带、水下摄像机等,全套个人救护设备要上万元,他都自费购买,救援的交通、食宿开支也是志愿支出。姚飞坦言,虽然付出多,但生活更加充实了。

 

我并不想做一个英雄,而是想让每个人都成为英雄,让更多人掌握救援知识,第一时间帮助自己,帮助身边人。”姚飞期望更多市民能够加入进来,全民传播急救技能。

 

暑期到了,他在继续发展社会志愿者、培养专业队员的同时,还在筹备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将“靖江红十字救援志愿者”群向学生群体开放,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公益救援,成为传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