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发改经济委在强化服务能力中践行“零障碍”

22.10.2015  17:11

  新沂市发改经济委以打造“阳光发改”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牢固树立“五零服务”理念,全力在规范管理、提速增效、优化服务等方面上下功夫,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一等奖”、“重点工作考核特殊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政务服务中心发改窗口多次被授予“零障碍”工程金牌服务岗。

  突出观念转变,强化学习调研,在提升服务能力中践行“零障碍

  发改经济委始终把学习、调研作为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转变部门职能,提升服务“零障碍”能力水平的“两个翅膀”。抓好专题学习。开辟百姓办事“零障碍”学习园地,设立“周末讲堂”,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和班子成员走上讲台,在政治业务学习中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增强服务担当意识,落实高效干事之风。更新思想观念。分析自身在为民服务理念、工作运行机制及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差距,全方位清理在工作岗位、服务环节、服务流程中影响服务效能提升的障碍。注重调查研究。通过下企调研、微信公众平台、官网民意征集平台等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老百姓关切的痛点、难点问题,完成不低于20篇的调研报告,其中有6篇专题调研在省级刊物发表,1项成果受到省经信委表彰,2项成果获徐州市创新奖(徐州共3项)。

  突出重点环节,强化关键举措,在服务发展大局中践行“零障碍

  该委围绕市政府年度382项重点工作任务中的32项重点工作,在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民生中落实“零障碍”工程。服务好“三重一大”。围绕46个重大产业项目“手续办理、开工建设、设备安装、竣工投产”四个节点,完善重大项目领导包挂、集中会办、督查调度和考核奖励“四项机制”,排出时间表,画出进度图,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服务好企业发展。通过委微信公众号、信息化前言资讯、新沂发改经济服务群、服务业发展群、企业家交流群等多种交流平台,及时发布政策信息,收集各类诉求,开展“服务企业零障碍”行动。服务好企业投融资。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解决上市难题,年底有望实现第三家企业中小板上市,10家企业场外挂牌融资,总量位居徐州县(市)首位。服务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去年新沂两化融合试点企业达到20家,今年上半年新增3家示范企业(徐州市获批4家),居徐州县(市)首位,市经济开发区获批省两化融合示范区,无锡-新沂工业园获评两化融合实验区。服务好企业政策资金争取。必康新医药综合体和DHL物流连续两年列入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获批新沂小型通用机场建设,恒盛技改、斯尔克超仿棉等10多个项目初步列入省、徐州市“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在2014年为全市争取1.3亿多元资金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申报了30个项目,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有望获批扶持资金4200万元。服务好民生。围绕创业就业、均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6000余项征求意见建议中梳理编排了9大类52项为民办实事工程。截止目前,25个工程类项目有23个已经开工,27个服务类项目开展实质性工作。

  突出制度创新,强化保障措施,在形成长效机制中践行“零障碍

  该委围绕人员强素质、办事提效率,实现“零障碍”工程实施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着力打造“阳光发改”。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修订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9项服务承诺制度,公开服务举报电话、安装视频监控和服务质量评价器,由服务对象即时点评,着力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着力优化审批服务。全力精简审批事项,将委内的8项行政审批事项减为1项,其余纳入日常监管服务范围。实时推动流程再造,按照“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成本最低”的要求,着力在审批前置门槛上做好“减法”,审批环节“能压则压”,大力实施并联审批。审批时间“能减则减”,将原有的7—15个工作日减为3个工作日,一般项目坚持把“承诺件”办成“即办件”。着力优化监管服务,大力推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首席代表、容缺预审、缺席和超时默认等制度。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查摆“四风”问题,制定27项整改任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逐条整改到位。制定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和百姓办事“零障碍”、机关财务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一个规则、八项制度”,用扎紧制度的笼子打造一支服务热情、作风优良、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发改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