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这一年丨全国政协委员徐大勇:着眼民生所需 着力“水稻创新”

26.02.2019  11:24

  “我将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能和作用,不忘自己科研工作者的身份,立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献计献策。”这是去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接受采访时,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立下的“履职目标”。回顾过去的一年,徐大勇发挥“农业专家”的特长,肩负起政协委员的使命,向“民生所需”投以关切目光,以“水稻创新”为奔走方向,结合江苏、连云港农业沿海区位综合条件,为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作出探索。

  去年6月,连云港青口盐场2万亩复垦盐田进入耐盐碱水稻全面插秧阶段。“近年来连云港确定沿海盐田逐步退出盐业生产的产业部署,利用农业技术手段,实施盐田复垦转养、转农工程。”徐大勇表示,采取新技术、新手段,昔日连云港百里盐田正逐步转变为独具特色的“沿海粮仓”。

  连云港市农科院历经8年选育出来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系“连鉴5号”,目前通过全国耐盐碱区域试验,进入生产试验阶段。据测算,生产试验测产亩产量在450公斤以上。“我们会利用好这一地理资源优势,不断开展技术研究以及基础应用性研究,为连云港盐碱地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全国盐碱地改良贡献一份‘江苏力量’。”徐大勇介绍,青口盐场耐盐碱基地的土壤含盐量在千分之五左右,水的含盐量在千分之二左右,盐度较高,试验水稻能在这里生长良好,说明选育出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系具有较强耐盐性。谈及过去一年的履职感受,徐大勇笑言:“愈发觉得肩上的担子重、时间不够用,总想着多做些实事,为社会多做贡献。

  扎根农业三十余载,徐大勇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共选育品种20多个,先后获国家部省市科技进步奖30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他还带领连云港市农科院水稻科研团队重点开展水稻抗黑条矮缩病研究,建立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黑条矮缩病鉴定体系,筛选出多份抗源,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空白,目前已被应用于育种、基因定位等相关研究。

  去年,徐大勇牵头培育的“连粳15号”被评为年度“江苏好品种”,这也是江苏淮北稻区第一个具有早熟、优质、抗病、抗倒且能适应轻简化栽培方式的水稻新品种。“淮北稻区在稻麦两熟种植制度下,水稻收获期晚,导致下茬小麦晚收,而‘连粳15号’熟期早,全生育期为145天。”徐大勇告诉记者,种植“连粳15号”可解决稻麦两茬季节紧张问题,确保稻麦周年安全生产。同时,“连粳15号”还有米质优、产量高的特点,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2016年,在连云港、徐州、宿迁等地,江苏省种子站组织专家对“连粳15号”进行实收测产,平均亩产可达700公斤以上。

  今年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业质量年”,必须适应新的要求,加快推进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工作导向的转变和工作重心的调整。徐大勇说,要立足岗位,从实际出发,大力推动农产品供给、农业投入品、生态环境、科技装备、改革创新等高质量发展,推动低端农产品向高端农产品转变,推动一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江苏也将迎来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勇争先,结合连云港‘一带一路’区位优势,充分利用连云港市农科院科研优势,以打造现代化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全面发挥科技引擎推动力,助推农业农民增效增收,进一步开创江苏‘三农’工作新局面。”徐大勇表示,作为连云港市首位全国政协委员,他格外珍惜这一机会,也明白重任在肩。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徐大勇准备3份提案上会。“国家和江苏农业科研方面改革的政策和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是我关注的重点。”徐大勇表示,今年他将就农业科研单位研究生培养提出建议。

  记者王梦然

标签:

编辑: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