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托底线 苏州市姑苏区积极探索创新“救急难”工作体系

21.09.2017  19:54

      近年来,苏州市姑苏区本着“以人为本,扶危济困、和谐诚信、务实创新”的理念,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的思路,全面启动了“救急难”工作。五年来,区民政局以夯实工作基础、创新援助机制、整合救助资源为重点,扎实做好生活保障、深入开展援助活动、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多角度完善了救助体系,进一步为解决好辖区困难群众遭遇的急难问题建立了有效保障。

      一是坚持民本为先,制度化、规范化地夯实救助基础。做好“救急难”工作的基础,在于落实好基本社会救助。姑苏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民政、人社、财政、工会等部门及各街道组成的区扶贫帮困领导小组,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组织有力;同时建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民政局长任副组长的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证了社会救助工作有序有效进行;三是健全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网络,区民政局为社会救助工作的牵头职能部门,各街道在社会事务受理大厅设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平台,负责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各社区受街道委托配合做好救助申请的调查工作。组织、人员、场地、设备保障到位,提高了社会救助工作效率。

      二是优化顶层设计,科学化、多元化地开展救助工作。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姑苏区从制度创新、平台优化、网络完善、机制提升方面着力,以“四化”举措全面推进“救急难”工作。一是制度科学化。完善了《姑苏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细则》,并出台了《姑苏区特困人员帮扶资金使用办法》,每年设立专项资金300万元,对医疗费用特别巨大的困难家庭给予分档累计、逐档调高的人性化救助,最高封顶5万元,极大缓解了患大重病困难家庭的医疗负担。二是平台多元化。在着力进行“一门式”救助平台建设的同时,设立姑苏慈善公益园,入驻全区成熟基金会、优质社会组织,统筹全区慈善资源,优化慈善力量分配。通过一系列平台建设和优化,进一步畅通“救急难”渠道。三是救急社会化。目前全区各街道、新城共有慈善分会16个,各社区、村均设立了慈善工作站,每个慈善分会及慈善工作站均设工作组及居民监督小组,在全区构建了慈善救助三级网络。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及个人设立慈善冠名基金,全区已有亚细亚、前进、工商联光彩、未名等23个冠名基金,加大了社会力量在“救急难”工作中的参与度。目前姑苏区有已注册及备案社会组织2900余家,这些组织广泛参与到了全区各类慈善、公益事业中。同时,姑苏区“金阿姨”志愿者队伍有500余名成员,是姑苏区一支有影响力的活跃志愿者队伍。四是模式新型化。借助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网络版)全面建立了姑苏区社会救助对象认定、信息收集、工作承办、监督管理等工作模式,实现了社会救助信息化、即时化、网络化。在落实“救急难”工作中,改变以往以困难对象主动、社区街道被动的工作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依托社区工作者、居民骨干、志愿者和各类社会组织,主动上门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突发灾难或突患大病等特殊情况,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帮扶,第一时间救助”。通过建立姑苏区69001919应急救助热线,提供快速响应平台,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和有关人员报告急难情况的渠道。

      三是探索整体联动,多渠道、多形式地整合救助资源。为更好地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救助服务,为“救急难”提供有力支撑,姑苏区积极探索“三大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慈善救助项目及志愿者服务品牌。一是资金救助与项目援助有机结合。通过姑苏慈善爱心卡、新生助学、暑期助学、阳光学子、阳光乐居等项目,为辖区困难家庭、寒门学子、孤寡老人提供资金救助,用于购买生活用品、减轻求学压力、改善生活环境。二是物质关怀与精神关爱有机结合。通过健康牛奶护苗、阳光少年成长、阳光乐龄、阳光义工关怀、阳光助益感恩等项目,以每天一袋爱心奶、寒暑成长营、时令食品发放、义工帮扶、感恩典型表彰等形式,让慈善关爱深入人心,为孤老弱幼提供心灵慰藉。三是社区互助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金阿姨”志愿服务队是一支获得过国家民政部及省、市多项荣誉的优秀队伍。目前,“金阿姨”主要为辖区低保和低保边缘中的孤寡老人和青少年群体提供“爱心敲门”结对认亲、爱心菜配送等10余项服务,与社区工作者、居民骨干一起,共同构建立体化的补充救助帮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