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妹:“43年护理生涯我无怨无悔”

13.06.2019  12:45

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意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不悲凉。”而护士,就是这点缀生命、让人们“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的人。

2002年泰州市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张根妹,从事护理工作43年。一万多个日夜,无论是疾风骤雨,还是严寒酷暑,她都会守在患者身旁,时刻准备救死扶伤。“患者”二字,在她心中的分量极重。

扎根农村的上海知青

1955年,张根妹出生在上海浦东的一个普通家庭。15岁那年,刚从陆行中学毕业的她,积极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离开父母、亲人,来到高邮县平胜公社张家大队,成为一名扎根农村的“上海知青”。

张根妹在高邮的日子里,插秧、撑船、踩水车、撒猪粪,啥活都干,用瘦弱的肩膀和成年人一起挑担“挣工分”。不一样的是,她还成了“孩子王”,当起了生产大队的小学老师,负责教低年级孩子们的功课,并利用晚上时间给村里的妇女们“扫盲”。可即便如此,农村贫乏的物资、落后的卫生条件依然让这个上海姑娘感到心疼。

要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只有做医护人员才能直接服务于社会。”1974年怀揣如此信念,张根妹来到扬州卫校护士班学习,2年后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被分配到靖江县中医院。

从1人开始的“护理部

张根妹不会忘记1976年到靖江县中医院报到时的场景:整个医院连后勤工作人员在内只有36个职工,其中护理工作仅她一人。

那会儿,医院里一些老员工被下放到乡镇卫生院,人员非常紧缺。急救、消毒、注射都只有我一个人,有时还帮老中医抄药方。”张根妹回忆道,那段日子虽然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但也让她练就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应急技能,这些让她终身受益。

在张根妹看来,护士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一针见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患者最看重的“本事”。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张根妹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苦练穿刺技术。为此,她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甚至不惜在自己身上扎针练习。

“‘白衣天使’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张根妹时刻提醒着自己。除了苦练基本功,她还熟记人体浅静脉解剖位置及走向,学习儿童的心理,逐渐掌握了有效分散儿童注意力的方法及与家属有效沟通的方法。全市各地慕名来找张根妹做小儿静脉穿刺的人越来越多。

带领团队飞跃的“学霸

翻开张根妹的书桌,抽屉里有厚厚一叠已发表的论文。从业43年,她共发表论文26篇,2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8篇获奖,撰写的《从汗谈表证的护理》和《观察舌象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刊登在《中华护理杂志》,其中《观察舌象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被中华护理学会评为“全国中青年护士中医护理有奖征文三等奖”。

正是不断给自己“充电”,让张根妹总有很多令人惊喜的“新点子”。履职中医院护理部主任后,她带领护士团队开展护理知识竞赛、书法比赛、卡拉OK赛等活动,率先开展“巾帼示范岗”创建活动。1999年,张根妹主管的一病区被评为省级“巾帼示范岗”,2001年成为靖江首个全国“巾帼示范岗”。

2010年,张根妹光荣退休。之后,又被中医院返聘,至今还活跃在医院门诊诊室里。“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在行业中拼搏,在行业中提高。‘最关键点’是责任担当:是学生把书读好,做护士把技术练好,当护士长把团队带好,作为护理部主任则要把全院护理工作抓好。如今我退休了,最大的想法就是把我所掌握的护理知识‘传承好’,多给病人提供一些服务,帮助他们缓解一点痛苦。”张根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