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卢静:让听障儿童聆听爱的世界

14.11.2017  01:35

 

图为卢静为儿童做康复训练。盛义摄

 

十年前,唯一的女儿被查出听力严重受损;此后,她走遍多个城市求医问药,寻求康复方法;如今,她将自学自考的康复技术,用于帮助遭遇同样经历的家庭。七年时间,她用爱的听说练习,帮助20多名听障儿童“”到父母们爱的呼唤。她叫卢静,一个对所有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不离不弃的“爱心妈妈”。

 

7年时间,她为20个孩子免费康复训练

 

昨天上午,5岁的媛媛如约到卢静家中进行康复课程。“卢老师,这是送给你的。”一进门,小姑娘便将自己手中的玻璃球和玫瑰花递到卢静面前,甜甜地说,这是她带来的礼物。

 

媛媛如今已经进入幼儿园,听说能力几乎与常人无异,只是耳朵上的助听器可以看出她与常人有些不一样。媛媛最初到卢静家里培训时,存在严重的听力障碍,卢静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让她真正像常人一般能“”会说。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小姑娘就会来做一次“康复回炉”训练。到了中午11点多,又有两个孩子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卢静家里。他们都是从江阴赶来,因为患有听力障碍,特地上门接受康复训练。

 

在卢静家里,一个房间被清理出来用作“康复训练”专用室,这里先后有20多名孩子经过一系列训练,学会聆听,能够与人交流。后来,他们陆续回归校园,和正常孩子一样,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这一切,都离不开卢静的义务帮忙。

 

4年求医,她更懂得那些父母焦虑的眼神

 

曾经吃过这样的苦,我能感同身受。”卢静说,当年女儿小贝琳才出生十几个月,就被诊断出药物性耳聋。她向单位请了长假,带着孩子去杭州、无锡、南京求医。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科学的、长期的听力康复训练,孩子才能“听懂会说”。限于专业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没有专门的诊室提供后期康复治疗,卢静只得选择比较昂贵的康复机构,让女儿接受专业的治疗与训练。

 

陪女儿在外求医,让卢静接触到听障儿童康复训练领域。为了更好照料女儿,她自学了这方面的知识,遇到疑点主动向医生咨询,直到女儿康复。一些家庭因为孩子听力障碍出现的言语康复问题,主动找到卢静,跟她探讨如何为孩子进行康复训练。4年漫漫求医路,她太懂得那些父母眼中的焦虑。于是每每遇上有人上门请教,卢静便将自己这几年的心得体会和所学所用倾囊相授。

 

自学自考,她在家办起小学堂义务教学

 

语言腹式呼吸、口舌操训练、放松训练……最初,一位母亲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卢静,希望可以由卢静为自己的孩子做康复训练。卢静推辞不开,只得利用自己多年经验总结来的康复训练方法尽可能去帮助,没想到竟真的有了一些起色。过了几天,这位母亲请卢静做孩子的家庭老师,恳请卢静提供帮助。经过3个月的训练,孩子会辨听指认,会叫爸爸妈妈了。之后,来寻求卢静帮助的人多了,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

 

当卢静得知这些家庭因为各类原因,没有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陪孩子长期留在外地进行康复训练时,她决定辞去在职业学校的工作,到杭州听力研究所考取了“听力语言师证”,在家办起小课堂,一心一意地承担起听障儿童的康复培训。“或许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让我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守在教师岗位上。”卢静说,开始的时候,她帮孩子康复训练是完全免费的,很多家长过意不去,还有家长用“收了费,才认真”的玩笑硬是要交学费。尽管如此,卢静从未对提供康复训练服务定过硬性收费标准。

 

投身公益,她希望带着更多孩子“一起飞

 

到今年,康复训练小屋已经走过7个年头。小屋里的小天使们,也是来来去去换了一批又一批。康复学习中,卢静对孩子们要求很高、规定很严,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了听、学会了说,和其他学龄儿童一样背上书包,大踏步走进校门。生活游戏时,卢静又从老师转为长辈,像妈妈一般关爱呵护每一个孩子。小课堂的每一张板凳,都有一个专属的名字,孩子们无论是康复训练还是上门做客,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椅子。

 

爱相随,一起飞。教学过程中,卢静和孩子们结下了特殊的感情,有的孩子叫她老师、阿姨,有的孩子称她为妈妈、姑姑。无论哪一个称呼,都让卢静感到肩上的责任。近期,卢静正在完善有关语训康复护佑“折翼的天使”的公益创投计划书,她计划打造一个面向听障儿童的公益性康复培训。

 

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让我更多接触到听障儿童的世界。”卢静说,她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所用,帮助更多家庭的孩子好好“聆听”这个充满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