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改名之争折射女性权利弱化

10.03.2015  11:39

刚刚过去的这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按部就班的“标准”庆祝、纪念活动,似乎让位于鲜花、温馨标语以及改名的舆论喧嚣。不仅商家呼吁“三八女人节,给自己挑选爱的礼物”“不过妇女节,永远女生节”,媒体热衷报道“妇女节”不中听、被嫌弃,不少女性也积极呼吁将“妇女节”改名为“女性节”(一说“女人节”“女士节”),部分青年女性甚至干脆改过3月7日的女生节。

当“三八”国际妇女节被认为无法涵盖所有女性群体,庆祝和纪念方式也有巨大变化时,面对部分群体要求对“三八”国际妇女节更名的诉求,要想更好地把属于女性的节日过好,还得从设立妇女节的历史和宗旨说起。

妇女节”之所以成为国际节日,与女性争取平等权利息息相关。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市的女工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和歧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大罢工和示威游行。这一斗争得到了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支持和热烈响应。1910年,一些国家的先进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早在1924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国妇女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举行“三八”节纪念活动。1949  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

联合国从1975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197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今年的国际妇女节主题是“理念成真”,鼓励承认和促进女性发展,关注各专业领域的女性,包括艺术领域、女性创业领域,女性担任高层管理领域等。

由此可以看出,“妇女节”设立的初衷、宗旨和发展历程,都和女性反抗压迫、反对歧视以及争取平等权益密切相关。“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意义应该是回顾并庆祝女性取得的成就,发现并提出需要改变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探讨改变的方案以发掘妇女全面参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机会,促进性别平等。

有一种说法是,“走得太久就容易忘了为什么出发”。反观今天“三八”妇女节相关活动,似乎已经远离了反对歧视、促进性别平等的宗旨。所谓温馨标语、爱心行动,不仅将女性定位在“负责貌美如花”等层次,忽视女性的人格独立性并将女性价值定位在外表美的肤浅层次和服务者角色。而且大肆宣扬“女神”形象,勾画了一个投射男性欲望而令绝大多数女性难以企及的完美女性标准。

而将“妇女”与“女生”“女性”“女人”等区分,连过节都不愿意在一起,实际上是以年龄、婚姻和性经历等标准,对女性的价值进行不同层次的区分。只要女性价值仍然以年龄、婚姻、性和外貌衡量,只要女性仍然被定性为感性的、爱打扮爱花钱的群体,只要女性仍在性别分工领域被定位在家庭主妇、服务者角色,只要女性在权利、机会和责任方面的平等没有实现……那么旨在反对歧视、争取性别平等的“三八”国际妇女节,依然是团结凝聚广大妇女反抗不平等、反对歧视的权利日。

因此,“三八”国际妇女节更应该是女性权利日,而不应该成为过度商业化的购物节,或者时尚化的狂欢节,更不应该成为舆论裹挟男性欲望而分化女性群体的调侃与戏谑。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