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试水探路构建“一支队伍管执法”全新机制

20.01.2016  09:58

  

  如皋试水探路构建“一支队伍管执法”全新机制。元月下旬,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现场推进会将在如皋举行,各地“大盖帽”齐来取经。如皋市委书记姜永华介绍,改革的核心是优化“放管转服”,加快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机制,使市场和社会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

  队伍整合,只戴一顶“大盖帽

  如皋大润发超市前店后场间有一道虚掩的门,门上醒目地贴着“顾客止步”。这里也曾是让不少执法人员止步的一道坎。

  “过去管‘一只面包’涉及工商、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工商侧重管前店流通环节,但对门后的加工环节无权过问。”上周五一早,如皋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副局长许洪剑带着3名执法人员,推开“顾客止步”,进后场检查。“如今跨过这道门,也就跨过了‘九龙治水,各自为政’这道坎,做到一次出动,全面体检。

  2014年12月,如皋率先启动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改革,3支执法队伍整编共戴一顶“市场监管”大盖帽,建成“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新机制。目前,全市26支执法队伍整编成6支,精简率超4倍。

  具体分3类重点推进。“一个部门归并一支队伍”,对环保、交通等分散在不同队伍的执法权集中归并,分别组建“集成式”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一个领域整合一支队伍”,对执法职能相近、执法对象相似的部门撤并整合,组建“大农业”“大社会”“大市场”“大城管”等综合执法队伍,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一个区域组建一支队伍”,以城镇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重点,组建区域性综合执法局,将综合行政执法向基层延伸。

  重心下移,化解“看得见管不着

  不久前,如皋环保举报中心接群众举报,反映某机动车检测站尾气检测报告弄虚作假。接到指令不到10分钟,执法人员就赶到现场抓了“现行”。当事人很是惊诧:“你们怎么来得这么快?!

  来得快,得益于环保执法城乡全覆盖网络的构建。如皋在对环保执法权集中归并组建执法大队的同时,将更多的执法力量前移,在全市6个片区设分局,14个建制镇设环保办,322个村各指定1名村干兼任环保信息员,初步建成上下衔接、宏微互补的环保行政执法网络,实现环保执法监管的网格化和全覆盖。

  “队伍整合做减法,不等于执法阵地随之收缩。”如皋市长陈晓东介绍,相反,覆盖面做加法,重心下移、关口前置、方便基层,才是如皋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核心制度设计。

  对此,由“三合一”新组建的市场监管局局长吴鹏感受深刻。“过去只有工商在基层设有工商所,质监、食品药监几乎是空白。”如今在每个乡镇都设立基层分局,七成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监管薄弱短板得以补齐。

  “综合行政执法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基层。”长江镇党委书记吴志华表示,“横向整合执法资源”与“纵向下移执法重心”的同步推进,破解了上级职能部门“管得了看不见”和镇村“看得见管不着”的执法瓶颈,不再留下执法空白和死角。

  “权杖”集中,收获更多满意度

  如何用好这柄高度集中的“权杖”,成为关注焦点。“一支队伍执法,关键不能戴歪这顶‘大盖帽’。”长江镇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小卫说,新的“综合执法”大盖帽,相当于过去的13顶“大盖帽”,很精神,也很重,“但不好戴,帽沿上印有紧箍咒呢。

  杨小卫所说的“紧箍咒”,是如皋专门设计的随机抽查、责任追究、信息共享等6大配套执法监管机制。比如“双随机抽查”,市里建立市场主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检查人员和被抽查对象都随机摇号产生,实现责任可追溯。

  “执法检查是一项重要权力,但权力不可任性、不能滥用。”前来调研的国家行政学院专家组认为,如皋的创新具有示范意义,“真正堵住了‘想查谁就查谁’的漏洞,关上了‘想由谁查由谁查’的大门,压缩了‘想怎么查就怎么查’的空间。

  位于如皋港区的百川化工集团,最近精简多个部门成立一个主要对接综合执法局的综合办公室。总经理蒋国强开心地说,一间办公室,折射一段历史,“曾经应接不暇的多头、重复、交叉执法检查已成往事,如今一个办公室便可从容应对。”在去年年底群众对全市“一个队伍管执法”测评中,社会满意度高达95%。

  本报记者陈 明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