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粮食烘干中心建设方兴未艾

07.03.2016  08:58

  开春以来,如皋市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积极谋划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筹建者较去年成倍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无法预料。去年秋收季节连续阴雨,水稻丰产难丰收,因收割后无法及时烘干,实际损失约占粮食总产量的8%左右,特别是种田大户的损失尤为明显。城北街道种田大户任宜,2015年在万顷良田承担1500亩土地种植稻麦,秋季因连续阴雨未能及时烘干而损失粮食近5吨,有750亩水稻就近烘干,烘干及运输费达8.5万元,任宜认为自建烘干中心对于种田大户来说,是势在必行。

  二是烘干能力明显不足。烘干中心建设需要建设用地、电力增容相配套,每建成1个,平均投资约70万元左右,其中购机补贴和项目补贴约占50%,建设主体需投入35万元左右。由于农业产业的弱势性,其比较效益差,只有政策扶持,才能加快烘干中心的建设速度。近三年来,如皋市新建烘干中心17个,其中:2015年新建烘干中心8个,新增烘干机组32台套,新增日烘干能力400吨,总投入650万元,较上年增长30%。但从总体看,如皋市烘干机械化水平仅为10%左右,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时代要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现实的生产需要。

  三是主体发展催生需求。近年来,“全托管”、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层出不穷,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仅2015年如皋市就新增“全托管”经管主体92家,托管面积近4万亩,新增家庭农场192家,规模种植面积新增9.3万亩。因此,解决粮食烘干问题是应运而生,且迫在眉睫,已建的需扩建增容,未建的正积极筹建。

  2016年,如皋市政府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拿出250万元用于鼓励烘干中心的建设,计划新建烘干中心10个、烘干点10个,新增烘干机组60台套,新增日烘干能力6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