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植保无人机领航未来植保飞防

19.03.2015  11:11
  马俊是如皋市丁堰镇朝阳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从事周边农业生产服务已有20多年,家里大型农业生产机械一应俱全。而在近期的如皋新春农机展销会上,老马又觅得一件新的宝贝,且现场毫不犹豫就支付了48000元的订单。

  缘何老马对这一宝贝如此热爱呢?记者了解到,老马眼中的宝贝就是该市农机部门推荐的植保无人机。说起这一尝鲜经历,老马说,过去自己在央视上就看过相关报道,植保无人机一般是在规模农业生产基地才有,大多数老百姓也是闻所未闻,真没想到农机部门这么快就把这一高科技送到百姓家门口了。

  “嗡嗡嗡……”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上空,两架不同型号的农用无人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相继起飞,不时变换着速度和方向,将农药喷洒到麦田里。在磨头镇植保无人机推介活动现场,短短几分钟,农用无人机就完成了整片麦田的农药喷洒任务,引得百余位与会者啧啧称赞。

  “植保无人机体型娇小而功能强大,你看这两架无人机,一架叫‘谷上飞’,续航10分钟,可负载6升农药,每小时可作业30至40亩;另一架叫‘扁担’,续航15分钟,可负载18升农药,每小时可作业150至200亩。”磨头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东庆向记者介绍说,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方面,该市农业主管部门正着力对接高新科技,加强生产服务引导,增强农业科技效益,植保无人机就是一项有力举措,目前全市已有10多架不同型号的植保无人机投入农业生产。

  王东庆说,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高度低,飘移少,可空中悬停,无需专用起降机场等特点,由于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使叶片正反面着药,提高防治效果,而且远距离遥控操作,提高了喷洒作业安全性,测算下来,一架飞机大约可以顶50个人的工作量。植保无人机较传统防治可节约清水90%,飞防农业可降低30%的成本。在植保效果上,一般水稻生长期需要5次农药防治,而用植保无人机和一定配比农药,生产期最好的效果是只使用一次农药防治。与此同时,由于植保无人机距离农作物只有2至3米,避免了下田作业,对农作物根系又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过去,一亩田一农户打理至少要有半天时间,耗时较长,要是碰到农业服务部门发布的病虫警报,须在两天内将稻飞虱、油菜结核病等病虫害清除,过期则防治效果减弱,田地较多的农户就得十分赶进度了。”王东庆讲述道,尤其现在不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家中留守的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在农药配比上不很清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防治效果也大打折扣。以传统的背负式喷雾器为例,需在喷雾器中灌入少量清水,然后将母液注入,等待调和均匀后,再大量注入清水、倒入农药。而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农业服务人员会经常发现农户使用方法不当,要不药水比例达不到,起不到防治效果,要不就是农药调和不匀,麦地局部出行“烧死”现象,农业服务人员对此十分痛心。

  “在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土地翻耕、播种、收获等环节均实现机械化作业,但唯独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还未实现机械化,仍是采取传统的人工背负式手动或机动作业方式,存在防治不专业,用药混乱,药害现象时有发生,农药残留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市场急需一种智能化、高效率、全程化、低成本、适合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新型施药方式。”如皋现代农机公司培训主管黄永兵说。从2013年开始,如皋现代农机公司就开始到全国各地考察植保飞防,与全国众多植保无人机厂家做过对接,考虑到性价比、操纵性等因素,最终确认了与珠海羽人飞行器公司的合作。

  黄永兵说,由于价格因素、操纵技术、农业规模化等条件制约,植保无人机并不适合普通的农户,而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服务组织等具备一定实力的主体。稍有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农业生产设备都能享受国家30%财政贴补,但植保无人机还没有列入国家对农业机械的专项补助项目。他坚信随着市场农业统防统治服务的逐步扩大,国家政策性的补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植保无人机飞防手很紧俏,珠海羽人飞行器公司高级技师蒋干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好的植保无人机飞防手是很紧缺的。对此,由如皋现代农机公司联合厂家负责购买无人机的免费培训服务,确保植保无人机发挥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