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修复创建城市“海绵体” 下雨不再“看海”

06.09.2017  15:38

 

整治后的大司马河中央花苑段,河里清水流动,岸上绿树成荫,护坡植被覆盖,河面水生植物点点。 于从文 摄

 

  中新网南京9月5日电 (记者 于从文)9月5日,江苏如皋连日的小雨终于停了下来,一大早,家住中央花苑的翟梅就推着婴儿车,带着一岁大的儿子在小区旁边的大司马河沿岸人行步道上散步。翟梅说,现在的大司马河不仅水清岸绿,而且河边的路上没有积水,很方便居民出行。

  翟梅家边的大司马河是如皋城区的一条南北向的河道,连接城区的皋南河、幸福河、中央商务区河沟。过去,这条小河杂草丛生,河里淤泥堆积,一到夏天臭味难闻,每逢雨季,河里的雨水排不出,小区里的水就排不走。今年春节过后,当地组织大司马河改造整治,做了驳岸,种植树木,清了淤泥疏了河道。“河水变清了,绿化种起来,这里也成了百姓休闲的好地方,每天早晚,好多人沿着小河散步。”翟梅说。

 

航拍如皋龙游湖。1250亩水面的龙游湖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城市“海绵体”,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吸蓄水功能。 于从文 摄

 

  如皋是长江下游城市,沟河纵横,水系发达。近几年来,当地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海绵体”的修复和创建,解决城市排水难问题。该市选定东起万寿路,西至益寿路,北起皋南河,南至中央大道、圃园路的4.13平方公里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内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均按海绵城市技术标准建设,投资2亿多元建设龙游河生态公园,恢复、新增水体面积10万多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铺设透水路面1.5万平方米,让“死水”变“活水”,“荒地”变“绿地”;同时,把铁路建设时留下的取土坑打造成1.6平方公里的龙游湖生态区,1250亩水面的龙游湖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城市“海绵体”,去年7月3日遭遇52.4毫米的强降水时,龙游湖水位迅速上升1米多,瞬时蓄水80万立方米,极大地缓解了城市防洪排涝压力。

  现在,大司马河中央花苑段,河里清水流动,岸上绿树成荫,护坡植被覆盖,河面水生植物点点。如皋住建局市政设施管理处工程师徐红新说,大司马河整治中,岸边的人行步道用透水砼铺设,这种砼不掺细沙,只用水泥和石子搅拌成,保证了砼的透水性,雨水能很快渗入地下,护岸用透水砖砌成,使雨水渗透入河,河里的水莲等水生植物,能净化水体。

 

丞相大道西延线的绿化带围砖上都有半圆形的孔,这样的预留孔围砖利于雨水往绿化带渗入。 于从文 摄

 

  在如皋采访,记者发现,“海绵”理念贯穿于该市城建的细微之处。丞相大道西延线的机动车道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坡度路面,两边绿化带的围砖上都有半圆形的孔。徐红新解释说,道路有坡度利于雨水流动,预留孔围砖利于雨水往绿化带渗入,同时,两边的绿化带的堆土都比围砖略低,这样的道路,遇到降雨,能较快地把雨水排出。

      在龙游御景小区,记者看到,围着住宅楼都有弯弯的浅沟,里面用卵石铺设。小区物业人员说,一旦遇到下雨,雨水能很快流到小浅沟里收集起来,既减少了内涝,又把雨水收集起来利用,达到了双重效果。

  如皋市住建局局长苏强说,2014年起,如皋连续四年将中心城区水系畅通工程、城区水系清洁畅通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整治疏浚黑臭河道,修复被破坏的“海绵体”,创建新的“海绵体”,初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积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