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颈肩腰腿痛

30.03.2015  09:27

  颈肩腰腿痛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最常见疾患之一,就诊者一般能占到骨科门诊总量的1/3以上。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颈肩腰腿痛已成为困扰全世界约10亿人的常见病。尽管如此普遍,但很多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到茫然,误区颇多,不少患者认为多休息、按摩理疗、打封闭、吃止痛药就能解决问题,事实上远期效果并不理想。那么针对这类疾病,如何防治才算正确?你的认识还有哪些误区?如何有效预防颈肩腰腿痛呢?

  本期名家访谈,我们专访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主任杨增敏。

  初春是颈肩腰腿痛病高发期

  颈肩腰腿痛多为慢性劳损及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以病患部位疼痛、肿胀甚至功能受限为主的一组疾病。其中的常见病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疾病。因起病比较隐蔽,症状不典型或疼痛时轻时重,有时甚至可自行缓解,因而不被广大患者所重视,经常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杨增敏介绍,初春是颈肩腰腿痛病的高发期,尤其是长期顽固性颈腰痛患者,主要是因为初春早晚的凉气会加重患处组织的缺血、缺氧,导致症状加重。不良的姿势,如坐姿、睡姿、长时间坐立、过度负重,是造成颈腰痛的常见病因。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这类患者有以下几种情况:颈肩腰腿部的肌肉、筋骨酸痛,痛感游走不定,时作时止;颈腰部可感到肌肉僵硬板滞,四肢有疼痛麻木感,如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关节活动度变差,行走不便,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僵硬、红肿疼痛、大关节变形,如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等。

  走出颈肩腰腿痛的8个防治误区

  杨增敏表示,引起颈肩腰腿痛的原因有很多,并且这样的一种疾病通常来说病程比较长,症状较复杂,还容易反复。颈肩腰腿痛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果不能够正确认识,在防治的过程中很容易走进以下8个误区,不但浪费财力还有可能会耽误治疗。

  1、自行拍打、牵引。许多颈肩腰腿痛患者喜欢自行按摩、牵引颈椎。这对一部分轻症颈肩腰腿痛患者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如果症状反复出现,就应当尽快找专科医生咨询,否则很容易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比如,许多脊柱关节错位的患者去做牵引,导致疼痛加剧,严重的患者盲目做重手法按摩导致病情恶化等。

  2、保健推拿强刺激。现下除了医院,还有不少非医疗机构在从事推拿按摩保健业务。按摩推拿是一种物理疗法,但目前这个行业准入标准不一,因此选择这些保健服务时,一定要选择技术熟练的国家认证的保健按摩师。有两点还要特别注意:一是按摩应以轻柔为主,最好不要做重力的推拿和暴力的脊柱旋搬,以免造成二次损伤。二是当您的症状反复发作并有加重趋势,一定要找专科医生做一次脊柱体检,明确病因,早期治疗。

  3、乱吃止疼药。这里还要提醒患者朋友们,不要乱吃止痛药。疼痛是人体一种信号,说明人体的某个部位出现问题,自行服用止痛药只能掩盖病情,加重组织损害。在临床中对于大多数患者,不提倡长期服用止痛药,个别剧烈疼痛患者使用止痛药时也是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而后针对病因进行专科治疗,必要时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4、带病锻炼。对于该病的预防主要是避免静止性损伤和运动性损伤,减轻身体负荷,减少磨损。每个人应根据自身的年龄、体质、工作生活特点,合理安排运动。对于颈肩腰腿痛的易患人群在工作间隙或病友在发病期缓解后,建议做一些保健运动如颈部活动操、腰部活动操和腰背肌锻炼。强健的腰背肌肉对腰椎有维持和保护作用。但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方所长建议千万别带病锻炼。原则上先治后练,不能带病锻炼、带痛锻炼。

  5、只注重休息,不注意锻炼。颈肩腰腿痛多数情况是因为运动过度造成的,因而很多的患者就认为只要多休息就好。但是在增加休息的同时也要注重病变部位机能锻炼和恢复。

  6、偏信各种“特效药”或“理疗仪”。对于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来说有的药物或者治疗仪是有一定缓解病情的作用,但离治愈标准还相去甚远,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但绝不要轻信各种“彻底治愈”的传言。

  7、相信偏方、秘方有特效。许多所谓偏方、秘方,尤其是那些声称多少代祖孙相传,或受传于深山大师,或犯人求赦、临刑献出的方剂,杜撰编造的多,不可轻信。

  8、治愈后不用再防护。除了肿瘤、畸形等原因外,腰腿痛大都由于劳损发生,康复后仍需注意,防止再次受伤。如果做不到这些,症状便可能复发,甚至加重。

  警惕,这五种走姿最伤你的腰腿

  对读者朋友来说,不论是每天上下班走路,还是通过散步来锻炼身体,首先要保证良好的“走姿”,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腰腿健康。杨增敏特别提醒,以下五种常见的走路方式,虽然外观看起来完全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原本该用力的腹肌、背肌及臀肌都被忽略了。

  驼背型。这类人不仅背部弯曲,连肩膀和脖子也会向前伸。现代人经常使用电脑,大部分时间身体向前倾,时间长了后背的肌肉就变得僵硬,脊椎的S形发生改变,为了支撑沉重的头部重量,脖子及腰部便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腰痛、大腿肌肉痛、肩膀酸痛。

  反腰型。这么走路乍看之下背脊挺得很直,显得有精神,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腰部却是朝后方反折的,这多是由腹肌及背肌不平衡造成的,常见于腹肌较弱的女性。用此种方式走路,腰部会产生沉重、疲劳感。

  螃蟹型。走路时腿朝外弯,常见于腿部肌肉特别粗壮的男性及骨盘松弛的女性。这种走路方式通常和骨骼歪斜有关,时间长了会导致膝盖和髋关节疼痛。这类人走路时要尽量让脚尖朝前迈出。

  左右倾斜型。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用的一侧手脚,因此肌肉的发达程度不平衡,会使骨盆左右倾斜,而身体为了取得平衡,全身骨骼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走起路来左右倾斜,时间长了会导致单侧脚踝痛、膝盖痛。这类人尤其要注意,不能长时间用一只手拿重物,或是单腿站。

  屈膝型。多见于年纪大的人,主要是因为躯干肌肉整体性衰退,呈现无法支撑的状态,导致膝盖弯曲,需靠大腿前侧肌肉支撑。如此一来,腹部深层的髂腰肌更加衰弱,躯干肌肉得不到锻炼,陷入老化的恶性循环。杨璞戚在兵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