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如何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21.11.2016  20:13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2016-11-20)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第二场集体采访活动,于11月20日下午召开。省委农工办、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主要负责同志,将围绕“如何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分别谈新认识、新思路和新举措,接受集体采访。

 
  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王咏红介绍情况。


  王咏红:作为卫生战线的代表,通过认真学习审议李书记报告,备受鼓舞,也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李书记在报告中,围绕聚力创新、聚焦富民这个主题,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战略部署,是今后5年江苏发展的行动纲领。


  王咏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李强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江苏”建设,这既是省委向全省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必须肩负起的重大使命。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抓住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这5大重点,组织实施10大行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王咏红:2010年全省居民期望寿命为76.63岁,2015年已达到77.51岁,到“十三五”末力争提高到80岁左右,使群众健康主要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工作上,我们将围绕“严把一道关、筑牢一个圈、织密一张网”这“三个一”来发力:


  王咏红:严把一道关,就是坚持预防为主,把卫生工作的关口前移,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这些年,全省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政府补助从2010年的15元提高到了今年的50元,明年要提高到60元,免费为群众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已经建成国家卫生城市30个、国家卫生镇124个,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生态市、县占全国总数的比例超过1/3,首批7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江苏占了3个。下一步,我们将从影响群众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生态环境污染和群众不良生活方式等主要因素入手,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重点人群健康保护、健康环境绿色发展等行动,全方位保障群众健康。力争到2020年,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全覆盖,50%的设区市达到省级以上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建成健康示范城市20个、健康示范村镇500个。


  王咏红:筑牢一个圈,就是要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经过努力,目前我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每万人已拥有3名全科医生,每个县(市)都拥有一所具有较高水平二级甲等医院,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启动综合改革,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010年的1.64人提高到2015年的2.37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10年的1.56人提高到2.56人。今后几年,全省将继续深化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全省各级政府卫生投入从2014年的560亿提高到2017年的1000亿元左右,加快建立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覆盖生命全过程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到2020年,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2.5人以上、护士数达到3.14人以上,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达到3.5人以上,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65%以上,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


  王咏红:织密一张网,就是要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全省已经建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新农合人均筹资从2010年的190元增加到今年的516元、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6%以上。“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要求,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稳定增长机制,明年将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600元以上,力争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2015年的28%下降到2020年的20%左右,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王咏红:健康是幸福之基。我们将以健康促小康,以惠民促富民,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健康江苏,使江苏成为医改制度创新的高地、群众健康的福地。 最后,再次向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江苏卫生计生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