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纪实

09.10.2015  15:43
        平坦的水泥路,两侧香樟弄影,宽阔的防渗渠,清澈绿水潺潺;成片的钢架大棚、碧绿的瓜果蔬菜、整齐的标准化农产品加工厂房……走进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的项目现场,无论在西北的双甸、洋口、袁庄,还是在东部的丰利、曹埠、马塘,都如同走进一幅幅泼墨的山水画中,一派生机盎然的美景跃然纸上。
        去年,如东县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园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好、资金管理好、队伍打造好”的总体要求,大力弘扬“开发、开放、开创”的农发精神,牢固树立“精准开发”理念,扎实推行规范化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创新工作举措,圆满完成了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高点定位,夯实治理之基
        如东县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共6个,开发总面积3.6万亩,项目涉及双甸、洋口、马塘、丰利、曹埠、袁庄6个镇8个行政村。开发任务3.6万亩,总投资515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234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1989万元、县级财政配套351万元,自筹资金475.5万元。项目区共新建电灌站16座,新建防渗渠124.389公里,暗渠7.04公里,渡槽4座,路下涵、排水涵24座,控制闸、分水闸各1座、新筑混凝土机耕路73.14公里,机耕桥4座,仓库160平方米,晒场960平方米,营造防护林710亩,科技示范推广13项,项目推广面积2.44万亩,培训农民3585人次。
        项目镇、村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主体,积极发挥镇村的主体作用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遵循“简政不减责,放权不放任”的工作思路,如东积极探索推行镇、村为主体的项目推进机制,合理分割县、镇在项目实施管理中的职责。县级农业开发项目部主要承担工程招标、计划管理、资金管理、督查监管、县级验收、资产移交、绩效考评等职责,项目镇、村主要承担项目公示、计划执行、资金控制、实施推进、质量监管、资料收集、项目初验、资产接收、建后管护、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考核等职责,做到职责明确、程序清楚。同时建立县、镇定期例会制度,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推进机制的改变,实现了镇、村角色的“三个转变”:一是由“配角”转变成“主角”;二是管理人员由兼职变成了专职;三是工作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有效发挥了镇、村建设主体的作用,真正形成了县、镇、村上下配合,整体联动的开发格局。
        优化管理,严格制度执行
        规范管理、依法行政是农业开发项目管理新常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始终将巩固制度执行,优化管理流程,实行模式化管理,作为推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抓手。
        强化制度执行。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工程和资金审计制及建后管护制,不断提升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2014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通过招标,节余工程经费378.5092万元,招标节余达9.4%,所有节余经费均按项目管理要求增做工程。
        优化管理流程。为进一步厘清“三权分离”后职责定位,提升管理效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职能、规范工作流程的通知》,就简政放权、职责定位、规范流程三个方面进行了明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能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行模式化管理,实行施工两个“统一”,即:统一施工规范和管理要求。按照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要求,制定了农业综合开发相关工程施工要点,并将施工要点、档案要求、检查验收办法、群众质量监督员制度、监理考核办法、施工单位考核办法、诚信缺失行为制度等汇编成《如东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汇编》,发放到项目镇、村和施工单位,并组织镇、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人员进行培训,让各参建单位人员,全面掌握施工技术和管理要求。
        强化资金管理。合理安排支农专项预算资金,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资金及时足额配套到位。2014年按上级文件要求应由县本级配套资金351万元,全部通过预算内配套到位。按照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户储存的要求严格资金管理,加强财务人员培训,规范报账程序,落实配套资金,加强开发资金检查,配合审计部门进行工程决算审计和资金决算审计,确保专款专用。所有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均实行县级报账。县级财政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报账资金全部实行转账结算并直接支付。
        强化监管,提升建设质量
        项目实施督查推进、工程质量监管是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践中,我县创新工作举措,采取“三项措施”,推行“四项机制”,强势推进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三项措施,一是源头把控。严把培训关、原材料关、装备关、测量放线关。二是技术支撑,全面推行技术检测验收、推广新装备、统一新工艺。三是过程控制,扎实推行专业监理为主体,镇、村群众质量监督员为补充,县级监督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质量监管机制,强化督查,即知即改,有效保障了质量。推行“四项机制”,即定期例会制、督查巡查制、现场观摩交流推进制和考勤考核制。通过综合措施,全程监管,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确保了实施工程的质量。2014年全县项目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今年7月,如东县组织对201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工程进行县级验收。针对验收中发现的部分工程伸缩缝处置不到位,个别机耕桥、防渗渠伸缩缝未按照设计标准处置;绿化工程有缺棵少苗现象,以及建后管护项目档案等方面的问题,及时组织召开项目验收整改会议,到目前为止,所有整改工作已全面完成。与此同时,通过招标委托南通富华公司对2014年度项目进行全面审计,针对审计反馈的少许机耕路强度和防渗渠厚度局部不足、绿化工程局部存在缺棵少苗、少许防渗渠小面土方流失,渠道存在乱堆杂物现象等问题,严格按检查验收办法相关规定,对工程不足部分进行核减,核减工程经费全部用于增做工程;及时与项目镇、村进行沟通,责成项目镇、村进一步加强建后管护工作,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注重效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效益式开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综合开发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路径,也是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使命。我县将效益式开发贯穿于农业开发的始终,将基础开发与促进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培植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密结合。
        在项目申报时,优先安排土地流转较好或积极性较高的项目区,同时推行镇、村承诺制,积极引导和推动项目区土地流转,发展项目农业,走基地式、园区式开发之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2014年,曹埠镇项目区新流转土地300亩,用于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洋口镇项目区新流转1000亩,建设千亩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双甸镇项目区新流转300亩、袁庄镇项目区新流转土地100亩建设优质苗木基地;丰月合作社新流转1000亩,建成千亩设施农业园区,较好地发挥了项目区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引领示范作用。2014年,全县项目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土地流转新增面积近2000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00多亩,新增全托管面积近2000亩,扶持合作社、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