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保险”为何“两头不讨好”

15.07.2016  15:11

  记者昨天从苏州保监局了解到,今年3月初至6月底,全国税优健康险投保金额已经达到1297万元,苏州作为江苏唯一试点,3月份开始实施,其投保金额已跻身全国前四行列,同时有9家保险公司获得承保资质。然而,在走访中记者却发现,虽然我省成绩斐然,但作为全国首个享受税收优惠的保险产品,投放江苏市场以来,反响并不如预期那般热烈,反而有点冷。

  “性价比超高”的保险

  “这是一份集税率与医疗优惠为一体的保险,性价比超高!”对于税优健康险这一保险商品,很多消费者都比较陌生,而阳光保险公司苏州分公司的业务员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简单来说,买了这类产品,投保人既可以少缴税,又能以较低的价格为自己购买一份医疗保险,一举两得。

  记者了解到,税优健康险的全称为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主要面向缴纳个税且具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客户。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3500元,而纳税人在购买这款商业保险后,可以享受每月200元税前扣除的福利,相当于每个月的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到了3700元,但必须五人或五人以上一起购买才能生效。

  在保障责任上,税优健康险除涵盖住院和特定门诊外,还保障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这三种最常见的慢性病。在理赔时没有起付线,报销比例高。除此之外,此保险商品不得因被保险人既往病史等原因拒保,并保证续保,还附有医疗保险简单赔付率不得低于80%等强制条件。

  据介绍,为推广税优健康险,吸引更多的年轻客户群购买,我省各拥有承保资质的保险公司都相继推出税优健康万能险,并设立“医疗保险账户”和“万能账户”,设置住院医疗费用保险金、住院前后门急诊医疗费用保险金等四大保障,为被保险人提供最高每年20万元,多年累计最高80万元的医疗保险保障。同时,还可实现被保险人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功能,便于长期积累的账户资金用于退休后发生的自付医疗费用支出等用途。

  好产品上市遇冷

  税优健康险从提议到实施,一直被不少业内人士寄予厚望。然而,事与愿违,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推广,目前我省大部分保险公司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市场对于该款产品的认知度不高。

  “使用群体太窄,个人无法投保是最大的弊端。”提起税优健康险,苏州市民李媛无奈地告诉记者,她是名自由职业者,没有医保和固定收入,本打算给自己购买此保险,但被告知这是团险,需由企事业单位组织办理。若个人投保,必须有医保,且至少需要5人才能成团,她最终只好选择放弃。而同样选择放弃的市民胡夏告诉记者,虽然此保险商品针对团体,但企业中个人收入不均,存在非纳税人群,若由企业出资投保,则增加成本,因此,这项保险也不便于单位集体投保。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税优健康险销售遇冷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款税优产品“盈利不高”,保险销售的积极性相对减弱。阳光保险公司苏州分公司的业务员透露,这款税优健康险作为“政策性利民”保险商品,定位为大病保险的补充,保本微利,保险公司几乎不存在盈利空间,销售人员也无法从中获得提成,因此,都不太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在这一保险商品上。

  需拓宽“”势拥抱市场

  “消费者在选择保险商品时,最看重的就是赔付。而税优健康险对于纳税人而言,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于‘税优’的实惠,但就目前的优惠政策而言,实在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苏州一家保险公司市场主管告诉记者,目前税优健康险的“”势不算太诱人。虽然购买个人税优健康险后,投保人可以享受每年2400元予以税前扣除的福利,但税优额度偏低,若扩大“税优”幅度,市场恐怕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同时,作为政策性保险产品,允许消费者带病投保,是税优健康险另一大的亮点。但和大多数医疗险一样,它采用的是补偿性的赔偿机制,只能在医疗上花费多少补偿多少。从当前市场结构来看,投保者更看重投资型、储蓄型的产品,税优商业险想要扩大市场,还需要继续完善。苏州试点推出仅4个月,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平衡客户、保险公司、医院、税务部门及监管管理公司等方面还需要不断磨合。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实习生 陈静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