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83个孤残儿的“亲妈妈”

22.07.2015  13:44

  中国江苏网7月22日讯“妈妈,祝贺您,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好妈妈!”7月17日下午,在宿迁电视台演播大厅,当工作人员宣读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宿迁市宿城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周莉为“最美基层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后,她的两个“女儿”宿白白和宿小英立即拥着她,向她表示祝贺,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周莉一脸幸福,眼圈红红:“谢谢女儿!谢谢女儿!

  这两个“女儿”都是周莉看着长大的,而且没少烦心。白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小被父母遗弃。2004年,白白到南京一家医院做手术,周莉每天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期间,医生曾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但周莉从没放弃过,两个多月没日没夜地护理,白白病情终于好转,出院时医生曾说,这孩子活不过5年,但是孩子今年已25岁,而且还上了中学、大学,现在成了福利院的一名员工。

  今年26岁的小英,出生三个月便被父母丢进了福利院,当时是Ⅲ度唇腭裂,经过治疗,唇腭裂已经基本完好,2012年大学毕业后,经过招考,成为福利院正式一员。周莉还托亲朋好友给她介绍了对象,并在2013年11月8日成了家,现在还生了个胖小子。一想到出嫁那天的热闹场景,小英总是美滋滋的:全院像过节一样,周妈妈为我置办了全套嫁妆,空调、冰箱、彩电、衣服、床上用品等一应俱全,还悄悄地给我塞上“压箱钱”。当时连区委书记李健都来参加了婚礼。

  与白白、小英一样,现今福利院有83名孤残孩子,都是一出生就被丢弃的,不是患有脑瘫、重度唇腭裂,就是患有心脏、唐氏综合征等各种疑难疾病,大的近30岁,小的只有几个月,在周莉的眼中,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

  “一开始进入福利院工作时,看到没一个正常的孩子,确实感觉有点受不了。”20年前,22岁的周莉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福利院工作,做过护理员、班长,直到现在的院领导。“现在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孩子们都很善良可爱,能让他们生活得很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最让周莉难忘的是,听到的第一声“妈妈”不是来自儿子,而是福利院的一个叫宿小梅的孤儿。当时小梅重度唇腭裂,刚到福利院工作的周莉每天多次将奶粉调好,一口一口地喂,帮洗澡、穿衣,并耐心地教走路、学说话。患唇腭裂的孩子口齿不清,可小梅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那年,周莉还未结婚,既高兴又羞得满脸通红。“现在孩子们都叫我‘妈妈’,听起来很自然了。”周莉满脸笑容。

  在福利院的二楼活动室,孩子们一看到周莉来了,都争着扑向她的怀抱,周莉慈母般地摸摸这个头,又摸摸那个头。这时,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家伙得意地竖着一个手指,跟周莉说:“妈妈,我会数数了,这是1!”“乖,真能干!”周莉竖着大拇指表扬。这个孩子叫宿庆坤,2011年“六一”儿童节上午送过来的,当时孩子头盖骨发育不全,脑后有个杯口大的腐烂脓包,伤口处的肉都腐烂了,让人看了既恶心又心疼。周莉没有嫌弃,每天都给他清洗伤口十几次,纱布用了上百块。宿庆坤的伤口渐渐愈合了,现在长得人见人爱。

  像宿庆坤这样的孩子院里有好多,送来时都已奄奄一息,周莉姐硬是把他们从死神那里抢回来的!福利院员工孙翠梅和陆晓倩说,院里的孩子有一点不适,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周姐知道,会第一时间送到医院救治,而且一直等到孩子没事了才放心。

  这些年,周莉整天都在院里忙,家里自然照顾得少。丈夫陈多半真半假地抱怨:“自己还不如福利院的孩子。”正在读高中的儿子陈梓豪常与她开玩笑:“我也是福利院长大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你常把我接到院里,往孩子堆里一扔,让我帮忙照看小弟弟、小妹妹。”每当此时,周莉总对儿子说:“福利院那些无依无靠的小弟弟、小妹妹和你一样,都是妈的‘心头肉’!

  在周莉眼中,福利院只是孤儿们的“娘家”,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们能走出去,走入家庭,融入社会。从2005年开始,院里开始涉外送养工作,到今天,已有近60个孤残儿童被美、法、荷等11个国家的爱心人士收养。

  在周莉心中,始终有个追求:让躺着的孩子坐起来,让坐着的孩子站起来,让站着的孩子动起来。已退休的副院长葛晓婷说,每个孩子从入院那天起,周莉就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训练计划,所以,孩子什么时候入院、叫啥、多大、什么病、治疗康复情况,她都一肚子数。为了孩子,她几乎跑遍全省的医院,对每所医院的特色专科了如指掌,每个孩子手术,她都亲自护理。

  像家庭一样,院里给每个孩子取姓取名,全姓“宿”,意味着他们都是宿迁的娃。每年春节时还按辈分取几十个名字,一组男孩的,一组女孩的,今年都是“”字辈,寓意和谐,共取了50个。“取了这么多的好名字,但我希望永远都等不来它的主人,那也就没有被抛弃的孩子了,社会就更和谐了!”周莉意味深长地说,今年以来,福利院只接收了4个,比往年明显少了。本报记者徐明泽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