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女性消费高层论坛暨2015《女性生活蓝皮书》发布在京召开

07.05.2015  19:28

第十届中国女性消费高层论坛暨2015《女性生活蓝皮书》发布会场

2015年5月6日,“第十届中国女性消费高层论坛暨2015《女性生活蓝皮书》发布”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共同治理消费环境,促进女性家庭消费。”论坛由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焦扬主持。

在论坛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总顾问顾秀莲发表了题为《大力治理消费环境,促进女性和家庭消费全面发展》的重要讲话。她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在消费、出口、投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的消费增长点,和女性与家庭消费密切相关,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历年“中国城市女性消费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女性和家庭在互联网消费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女性网购的人数逐年攀升;女性和家庭旅游休闲消费增长迅速,消费数额不断攀高,已成为女性和家庭青睐的重要休闲方式;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发展第三产业,满足老年人和家庭多层次养老需求,已经日益成为女性和家庭消费的难点和热点。

顾秀莲还指出,在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下,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实施一年,中消协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消费维权合力,搭建维权共治新格局,在诸多新领域加强了对消费者的维权力度,依法治理、维护和建设良好的消费环境,保障消费者权益。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总顾问顾秀莲讲话

顾秀莲强调,依法消费,维护消费环境,同样需要女性消费者提高素质。中消协、全国妇联和媒体要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广大妇女进行绿色环保消费教育、理性消费教育、科学消费教育和文明消费教育,使她们明确消费与生产、消费与节约、消费与科学、消费与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副理事长韩湘景发布了“2014年中国城市女性消费状况调查”的主要数据。2014年,城市女性和家庭消费的六大特点是:一是消费和投资开支上升,储蓄下降,家庭消费、储蓄、投资比例为61:23:16,有71.4%的被调查者及家庭进行了投资理财,投资理财产品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定期存款(48.7%)、银行理财(33.6%)、余额宝(23.5%)。二是城市女性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旅游成为个人消费金额最大一笔开支(12572元),其他依次是服装服饰、保健品、美容护肤和运动健身。这个结果改变了连续7年服装服饰稳居首位的状况,但作为女性传统消费的服装服饰,仍然是城市女性个人消费重要的项目之一,其他项目依次是旅游、化妆品、美容护肤和数码产品。三是城市家庭消费金额最大一笔开支项目,房产位居第一(287245元),其他依次是汽车、日常生活、孩子教育和旅游。四是旅游消费持续升温,超过半数被调查者喜欢自助游(55.4%),有67.7%的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外出旅游了,平均消费为15,079元。五是城市女性乐享网购,网购消费超过家庭支出的五分之一(22.9%),91.8%的被调查女性有过网购经历,网络购物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服装服饰、鞋帽箱包和家居家装用品。六是城市女性热衷参加培训学习,有52.3%的被调查者参加了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平均支出为5138.8元,有97.1%的人自己支付了全部或部分培训费。

2015年,城市女性的五大消费预期是:孩子教育、买房/租房/装修、旅游、请客送礼和买汽车,“孩子教育”的消费预期首次进入第一位。2015年,有80.3%的被调查者及家庭有投资理财计划,投资理财的五大热点是: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余额宝、股票和基金。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焦扬主持本届论坛

女性及家庭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费安全信心不足,只有16.4%的女性对食品安全放心,对保健品放心的仅有8.7%;网购中,质量成为退货的第一原因(67.8%);网购中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也比较严重,有82.5%的被调查者个人信息被泄露。城市女性消费者向电商提出  “不做虚假宣传”、“不搞低价误导”、“做好售后服务”、“不泄露个人信息”、“不搞霸王条款”等建议。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会政法分社社长王绯女士,在题为《女性的多棱镜,市场的风向标——祝贺2015<女性生活蓝皮书>出版发行》的发言中说,2015年《女性生活蓝皮书》除继续对女性生活的总体状况和城市女性消费的总体状况,以及变化趋势进行跟踪描述外,产后重返职场的哺乳期妈妈这个特殊群体的工作生活状况调查,成为本皮书的一个亮点。

中国妇女杂志社总编辑、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副理事长吕晋发布了“第10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的主要数据。调查结果表明:2014年,城市女性对生活质量感知良好,总体评价指数为63.2分,对2014年生活的主观评价为74.9分。62.0%的城市女性感到幸福,家庭成为幸福的源泉,幸福来源的排序依次是:“家人健康平安”(75.7%)、“家庭和睦”(75.7%)、“孩子健康成长学业有成”(41.0%)和“夫妻恩爱,婚姻和谐”(41.0%)。西安是幸福感最强的城市,排名第一(76.6分);长沙第二(75.0分),杭州第三(74.9分)。近四成城市女性收入增加(36.1%),但期望有更高的收入,21.4%的人对个人收入感到满意,22.2%的人对家庭收入感到满意,被调查者期望的月收入平均为11554元,是目前收入的1.6倍。女性个人收入平均为7267.2元,对家庭收入的贡献率平均为32.3%。越来越多的城市女性名下有房产,61.0%的被调查女性名下有房产,其中,独自署名的占46.3%,联合署名的占53.7%。城市女性工作压力依然很大,93.4%的被调查女性有工作压力,压力的三大原因依次是:“工作任务繁重”(58.1%)、“工作家庭难兼顾”(44.4%)、“职场竞争激烈”(36.8%)。41.5%的女性对工作感到满意,女性日均工作时间为8.3小时,上下班通勤时间平均为76.6分钟,北京女性通勤时间最长(114.2分钟)。被调查女性认为,工作使女性“经济独立”(82.3%)、“更自信、更受尊重”(74.3%)、“生活更充实精彩”(72.0%)、“实现人生价值”(71.3%)。六成以上被调查女性自认身体健康(61.8%)。城市女性的精神状态通常是:“积极向上,乐观开朗”(54.4%)、“平和淡泊,知足常乐”(53.6%)和“心胸豁达,善良包容”(53.1%)。被调查女性关注居住环境,担忧空气质量,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评价分值为60.4分;对居住环境的感知评价分值最高的是广州(70.9分),西安第二(61.8分),杭州第三(63.4分);北京排在最后一位(49.6分)。城市女性的三大焦虑是:“物价上涨,生活成本高”(44.9%),“空气和环境污染严重”(33.9%),“缺乏闲暇时间”(28.4%)。

第十届中国女性消费高层论坛暨2015《女性生活蓝皮书》发布会场

父母世界》杂志执行副主编李谊女士发布了《产后重返职场哺乳期妈妈工作生活状况调查》的主要数据。调查结果表明,有70.6%的被调查者休完产假后按时上班。产后重返职场后,82.7%的女性在原单位工作,86.0%的女性在原岗位工作,89.0%的女性职位没有变化;但仍有12.0%的女性产假后要重新找工作,其中35.5%的人因为“原来的职位被别人顶替了”。在宝宝1周岁前,85.2%的女性没有被所在单位安排上夜班、加班、出差。产后重返职场,被调查者的状态排前五位的依次是:“现阶段以宝宝为重,满足于能完成任务”(45.1%)、“晚上带孩子睡眠不足,上班精力不佳”(37.2%)、“有了宝宝,工作更有动力,更加努力”(37.1%)、“时常牵挂宝宝,不能专心工作,业绩不如以前”(26.1%)、“常请假、迟到、早退,也不能出差、加班,影响工作”(17.7%)。被调查者对工作和育儿关系的认识排前五位的依次是:“当了妈妈,也必须是一个有经济收入、独立的女性”(87.4%)、“产后重返职场是家庭收入的需要,更是女性自我发展的需要”(86.8%)、“养育一个健康快乐成才的孩子,同样是女性对社会的贡献”(79.4%)、“产后重返职场,有益于婚姻与家庭的稳定与和谐”(79.1%)、“就业不一定非要去单位,可以选择更灵活、更多样的就业方式”(75.3%)、“只要努力,并合理安排,可以做到工作育儿两不误”(74.2%)、“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哺乳期应以宝宝为重”(73.9%)。有70.6%的被调查者希望产后实行“弹性工作制”,其他依次是“阶段性结业”(53.7%)、“就近就业”(46.4%)。有五成被调查者使用了每天1小时的哺乳时间(50.4%),但仅有15.6%的被调查女性所在单位配备了哺乳室,37.7%的单位配备了保存母乳设备。有73.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坚持母乳喂养,且尽可能时间长点”,26.1%的女性加入“背奶族”,北京女性加入“背奶族”的比例最大(50.4%)。被调查者上班时,隔辈老人是照顾孩子的主力军,自家老人单独带孩子的人数比例高居首位(63.0%)。被调查者育儿知识三大来源是:“长辈传授”(72.4%)、“同龄妈妈经验分享”(70.3%),育儿书籍(61.5%)。而她们最信任的育儿知识三大来源是:“同龄妈妈经验分享”(47.7%)、“育儿书籍”(44.9%)和“医生/护士’(40.2%)。产后重返职场,被调查者的三大感受是:幸福(70.7%)、辛苦(65.0%)和快乐(55.2%)。66.8%被调查者有了宝宝后,幸福感“提升了”。哺乳期被调查者的五大希望依次是:“希望试行弹性工作制”(65.6%)、“希望得到丈夫的帮助”(64.8%)、“希望得到工作单位的特殊关照”(57.3%)、“希望得自家老人的帮助”(56.7%)、“希望延长98天产假”(51.9%)。

全国妇联机关及直属单位负责人、在京的中央及北京主要媒体、网络负责人和记者、行业协会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