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不满爸妈旅游自己却上补习班 关机失联4小时

02.05.2015  11:40
4月30日 国际不打小孩日 张叶 绘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4月30日 国际不打小孩日 张叶 绘

   哼!爸妈去旅游,我却要上补习班 12岁女孩闹情绪“失联”惊动十余民警

  雨夜急寻4小时,原来孩子关手机去了同学家;专家:别让负面情绪成孩子“心理炸弹

  陆公轩 任国勇 宋学伟 杨甜子

  这几天,南京六合上小学的小姑娘萱萱(化名)不得不寄宿在表哥家,因为父母外出旅游了。4月28日晚萱萱上的补习班因天气恶劣提前下课,而表哥还没来,这让萱萱心里不痛快,便跟同学父母的车去同学家了,还故意把手机关了。这可把表哥急坏了,马上报警。当晚8名民警和4名警辅冒雨找人,4个小时后,萱萱在她同学家被找到。小萱萱似乎犯了大错,但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提醒家长,要理性对待这件事,既不能不当回事,也不能怒火中烧对孩子动粗。

   萱萱失联虚惊一场

  小女孩闹情绪,手机关机失联4小时

  4月28日晚7点半,南京六合区雄州派出所接到一男青年报警称12岁的表妹在外补习后不见了。民警赶到补习班所在地,报警人十分焦急。他说表妹萱萱才12岁,当晚在补习班上课,以前都是她父母来接,但这几天她父母外出旅游,把萱萱寄宿在他家,并由他接送。当晚,他去补习班接人发现学生都散了,老师说因天气恶劣提前放学。他打电话给萱萱,前两次都没人接听,打第三个电话时,提示关机。他赶紧联系她母亲,得知萱萱用的儿童机在没电关机时会有信息发到她手机上,但她没收到信息。一家子慌神了,担心出了什么意外。

  当晚,派出所调出8名民警与4名警辅冒雨寻找,并调动附近的监控录像。民警在补习班附近路口的监控上看到萱萱与另一女孩上了一辆黑色轿车,那女孩应该是她同学。随后,民警向老师要了萱萱全班所有家长的电话,挨个打电话询问。终于在晚上11点钟有了下落,民警赶到萱萱的同学家找到了她。萱萱全然不知大家已找她4个小时了。

  原来,当晚提前下课后,萱萱的同学见她一人站在门口没人接,就让父母带她一起回家。同学的妈妈听说萱萱父母外出旅游,误以为她一个人在家,就让她跟自己的女儿一起住,并且忘了和萱萱父母联系,以致虚惊一场。对于先前关机一事,萱萱告诉民警,当时外面下雨,就想到父母出去玩,却让自己一人寄宿在表哥家,还要上补习班,一时有点情绪不想理他们,所以在表哥打来第三个电话前,把手机关机了,当时没想太多,过后也忘了手机关机。民警对她说:“父母不带你出去玩,是因为你正在读书,以后不要一时任性而做出令人担心的事。”随后,民警将萱萱送至表哥家。

  通讯员 陆公轩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任国勇

   萱萱失联”的警示

  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提醒:

  别让孩子负面情绪积压成“心理炸弹

  “尽管是一场虚惊,但作为家长,切勿小看了这件事。”国家心理咨询师高级考评员、东德心理研究院理事长、心理学教授徐清照先生在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提醒孩子家长,孩子闹情绪背后隐藏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现在孩子赌气去同学家是小事,但家长千万别不当回事,不能等到孩子离家出走的时候再着急跳脚!

  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成长心理问题的徐清照教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12岁的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女孩相对于男孩更有小心思。男孩遇到家长让他不开心的事,通常更多地表现为即时的“直接对抗”以表示不满;女孩则可能将不满藏在心底,通过后续的行为对抗来提醒家长、“警告”家长,以此来引起家长的注意。这种时候,家长如果表现得无所谓,很可能导致孩子积压“怨气”,这只会在今后导致更叛逆的行为发生,后果更严重。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这样的事情?徐清照教授特别提醒家长,不要因为这件事而责怪孩子,最好是在事后找个适当的时机,和孩子做一次友好的沟通,让孩子自己说出为何会这样做?多了解一点孩子的心思,把孩子心里的疙瘩解开,及时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不给这些负面情绪积压形成“心理炸弹”的机会。

  “当然,通过这件事,家长们都应该意识到一点,与其事后做‘拆弹专家’,不如事前就做好预防。”徐教授说,青春期的孩子,对被动地接受安排通常都有抵触情绪,所以日常生活中遇到涉及孩子的事情,最好父母在事前和孩子沟通一下,走进孩子内心,听听他们的心声,然后有针对性地安抚、解释,这种朋友式地对待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有利于化解孩子心中的困惑,进而消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学伟

   新闻名词

  国际不打小孩日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最早是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其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设立“国际不打小孩日”目的是为了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引起社会的重视。今年4月30日已经是第18个“国际不打小孩日”。

   新闻延伸

  想教训教训犯错的孩子?

  昨天是“不打小孩日”,请您别动粗

  小萱萱失联事件发生在4月30日第18个“国际不打小孩日”前夕,这似乎提醒家长们不要因为孩子犯错而对孩子动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此前南京刚刚发生了养母怒打孩子的事情,但事实上现在年轻家长打孩子的现象已经少了很多,主张民主教育的比以前多了。而专家也表示,对犯错的孩子,有更好的办法来对待。

   被打大”的年轻家长很少打孩子

  “现在孩子做了错事,我们都会跟她好好说,基本上都不会骂他。”一位80后妈妈告诉记者,现在她身边很多家长都和自己一样,对孩子比较尊重,遇到事情都会先问清楚怎么回事,再进行分析。

  究其原因,与家长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伴随着家长接受教育程度的总体提升,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相继“更新”。此外,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独苗苗”,家长们舍不得对“掌上明珠”下手。

  不过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反映,打孩子的现象还是有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不认真”。“我家丫头真是不能急了,写个作业磨磨蹭蹭的。我非常耐心地跟她说,可是时间长了,我越说她越听不进去。打了她一顿,没想到效果还是有的,她学习态度好多了。”一位小学生家长说。

   家长用“陪跑”的方式让孩子认识错误

  打孩子似乎过于“暴力”,不打又觉得“不琢不成器”,个中的“”怎样掌握?南京市教育局中小学学习力研训主任谷力博士认为,民主教育对于部分懂事的孩子而言的确更为奏效,但对于部分需要管教的孩子而言,家长们可以用“巧妙的惩罚”来代替粗暴的“”。

  “有位家长曾经用‘陪跑’的方式陪着丢三落四的儿子一起接受惩罚。”谷力说,“案例里的这个孩子放学后总是忘记将当天需要复习的课本带回家,于是爸爸陪着儿子一起徒步走回了学校,拿回了课本。这段徒步的经历让孩子刻骨铭心,忘带书本的错误再没发生过。

  谷力表示,“惩罚”不等于“体罚”,家长需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通过巧妙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次是要注意对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的保护,不能伤及孩子的尊严,不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数据说话

  挨打的孩子14.8%想出走

  此前,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对该市10所学校1300名学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身边家庭暴力比例达23.9%。

  那么,孩子感受又是如何呢?调研显示,40.3%的孩子是“不服气,内心抵制”、20.94%的孩子表示“没办法,只好忍受着”,只有21.8%的孩子感到“自责,努力改正”。

  更值得父母警觉的是,受到体罚后有14.8%的孩子会有“真想离开这个家”、“不想上学了”等念头。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研究发现,在5岁至9岁年龄组中,常挨打者的平均成绩比不挨打的孩子低2.8分。

  深圳市妇儿健康中心调查,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有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暴躁”,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潜在动因。 综 合

   徐清照教授还有个不错的总结——

  孩子犯错,父母须记“七个一

  ★避一避 批评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孩子。

  ★缓一缓 家长在气头上批评孩子,难免会言语和行动过激。最好先让自己放松,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选一选 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来批评孩子,在融洽的氛围中,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批评,并认真思考、改正。

  ★绕一绕 借助讲述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引申、发挥,含蓄委婉地教育孩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冷一冷 有时候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能够使孩子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激一激 根据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激励孩子,使之改正缺点。

  ★笑一笑 用幽默作为批评的手段能清除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其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选自徐清照教授博客

   推荐阅读

    【 今日要闻

    今日起一批新规实施 导游有权举报不文明游客

    江苏多个部门联合围剿代孕 黑中介最高收费188万

    南京人大代表自掏10万元请890名环卫工吃大餐

    南京掏粪工许昌付当选市劳动模范:我对气味已经不敏感了

    两大乒坛女神告别苏州世乒赛 福原爱徐孝元分别出局


    【 奇图共赏

    俄3名女子二战纪念碑旁跳电臀舞被判入狱   

    网曝河南一婚礼现场新郎坐豪车遛父母   

      女子救援队配“防狼神器” 伪落水者难伸咸猪手   

      吉林一土豪花100万买直升机回家过五一


      【 社会热点

      网络新挑战“人体旗帜”引关注 一般人无法完成

      男子20年用镜头记录南京城消失的老行当(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