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中学“重回”南京 致力培育智慧女性

25.10.2016  18:18

汇文女子中学的国学课堂。(茹希佳/摄)

今年秋季开学,南京唯一的女子中学——南京市汇文女子中学正式挂牌恢复办学。学校招收高一两个班级,共100名女生。目前,汇文女中和位于南京中山路上的人民中学同址办学,学校预计用两三年时间,办成一所只招收女生的完全中学,并通过因性施教,让她们用温柔的力量改变世界。

女校基因:继承与创新

回溯历史,南京市人民中学始建于1887年,当时称沙小姐学堂,1902年命名为汇文女子中学,后来的校名还有同伦女子中学、南京市第四女子中学,1968年改名为南京市人民中学,同时变女校为男女生兼收。在这所学校10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有80多年都是女校,而汇文女中时代更是“民国四大女校”之一。

南京市汇文女子中学校长陈仲翔坦言:“在教育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南京也在试点高中特色化教育,我校依托女子教育上的传统优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更有利于学生成才。

经过多轮前期调研,学校教师、校友,都非常支持恢复女校办学这样的继承和创新。从2012年起,南京市人民中学在高一和初一各组建了一个女子试点班,开始做恢复女校的准备工作。

南京市汇文女子中学的女生除了学习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以外,学校还专门为她们设计了17门必修和选修特色课程,包括《女子武术》《少女诗意国学》《手工艺术》《琵琶演奏》《艺用彩塑》《女生礼仪行为》,并且编印了教材。

据统计,当年的初一女子班中考成绩非常了得,不少学生考进了包括南京市属名校在内的四星级高中。按照2012年入学的南京市中考成绩,女子班最好名次在南京市是第1.3万名。2015年高考成绩揭晓:女子班高考成绩超过江苏省文科本二线313分的有12人,本三达线率100%。首届女子班的高考成绩已经超过一些名牌四星级高中的文科班。3年来,女子班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崭露头角,获得一致好评。

同时,学校与南师大金陵女子学院合作,输送了50名教师参加为期两年的女性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师资培训,教师均已结业,培训教师数量占人民中学在职教师的三分之一。

据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了解,南师大金陵女子学院女性研究生班课程包括《女性与心理健康》《女性教育史》《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女性主义经典著作阅读》等,“这些课程往往能指导我如何更精准地把握女生心理的细微变化,以及如何从她们的角度去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南京市汇文女中高一(一)班班主任夏爱林深有感触。

因性施教:实践与探索

走入这所矗立于新街口繁华商圈的校园内,记者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民国风”,整幢教学大楼以灰白色调为主,仿古镂空窗、仿古亭台穿插其间,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民国老建筑,可谓匠心独运。

学校花了大力气,就是为了给汇文女中的学生带来一个全新的女校气象,强化这种特色化教育的优势和不同。”南京市汇文女中副校长华国琴说。

校方的良苦用心,女生们心领神会。高一(一)班的龚楠琳说:“开学一进入整修一新的校园,便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对我们第一届女生的重视和期待,当初选择女校真得选对了。

鲁妍琳笑说:“选择女中就是冲着特色课程来的,不仅能学到普通高中的常规课程,还能通过学习形体、陶艺、艺术赏析等课程,把自己培养成气质优雅的淑女。

为女生们度身打造的特色课程是她们引以为傲的学习“标签”。记者旁听了一节周三下午的形体课,学校聘请了校外专业人士教授女生们的坐姿、站姿、形姿,形体顾问易老师坦言,形体课是以培养气质高雅的淑女为目标。“孩子站出来就是分数,并非是考卷上的分数,而是整个人的分数。”通过形体课,学习礼仪、做人,能提高女生们的情商。目前已经开设的特色课程除了形体课之外,还有影视赏析课和外教口语课,受到女生们的追捧。

比起女生们的这些“小确幸”,汇文女中的老师们则考虑得更具体、更全面。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注入性别视角,实施“因性施教”,“这样可以周到地按照女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照顾和教育她们,发挥女生最大的潜能。”陈仲翔语重心长地说。

班上四十多个女生,就有四十多个样子。”夏爱林直言,自己是“主动请缨”带这届全女生班,“既要考虑因性施教,也要考虑每一个女生的不同特点,但我相信挑战巨大,收获会更大。

夏爱林观察道:“有的女生在初中时甚至连一个班的同学都认不全,但到了高中,我鼓励她慢慢学着跟别人主动交流。”在她看来,因为没有男生可以依靠,女校对女生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比如,军训时需要搬桶装水,都是女生自己上阵;高中时,要做生物、化学类实验,在男女混合学校中,往往解剖之类的活儿,自然落到同小组的男生身上,女生便少了许多动手机会,而在女校生活中,就是要培养女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她们慢慢变得自信勇敢大气。

女生的天分和底蕴,让她们表现出在文科学习上的强大优势。”高一(一)班的语文老师王老师,对班上的孩子赞不绝口,“字写得隽秀漂亮,经典文学名著读得多,读得深,教学起来互动感很强。

当然,女生班也有让人操心的问题,“理科学习相对吃力”,数学老师田老师觉得,“怎样让女生在数学学习上有进步,是我带班的一个突破点。”田老师分析,“在混合班教学中,有些问题男生抢答了,女生会失去思维动力,而在女校,某个数学概念一课时学不会,可以考虑增加一课时,鼓励学生们相信自己,也可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才能渐入佳境。

采访中,鲁妍琳满脸豪气地表示:“谁说咱们女生逻辑思维能力差,我们偏不信邪,以后就学理科,高考时再见分晓。

高一女生秦伊凡的妈妈发现,女儿上学一个月,已经是个自理小能手。“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但这一个月,变化很大。”秦妈妈说,住校的女儿不仅自己收拾行李,还会给衣服分类,家里东西也主动帮着归类。“这是学校教得好,同学间也相互影响的结果。

小众教育:突围与升华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汇文女中的老师们回答很笃定:“先成人,后成才”,孩子们三年毕业后,老师们更希望听到家长的反馈是:“因为有你,孩子长大了。

对于学习而言,女生们坦言身上有压力,因为她们的中考成绩并不算优秀,很多人将高考考上二本以上作为学习目标。而家长们则希望通过这种特色化的小众教育,让孩子另辟蹊径,突围升华。

在女校就读,女生的心思不容易散,校园早恋问题也可以有效避免,能让孩子专心就读。”这是送孩子来读女校的家长们的一个共识。

事实上,汇文女中的两位班主任都表示,开学第一课她们就和学生开诚布公地谈过早恋问题。田老师说:“我不排斥女生和男生交往,但我会和她们说清楚,谈恋爱不是这个人生阶段该做的事情。”夏爱林则告诫学生们:“眼光要放远一点,你不知道自己几年后的样子,审美观、世界观都会发生改变。朦胧的情愫非常美好,但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这个原则也是必须遵循的。

在全女生的环境中,有些家长也不免担心“与异性隔离会不利于她们走完这段人生的心路历程,今后走向社会与异性打交道时会出现心理问题或交往困难。

对此,华国琴表示,这种担忧没有必要,现在社会开放多元,女生走出校门、回到家庭,有很多时间接触社会、接触男性。学校也会多安排校际间的学生活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好的学校是女校或男校,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校的学生并不存在交往受限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打磨,陈仲翔期待女校能培养出“活泼优雅,又不失胆略的智慧女性,让她们用温柔的力量改变世界。”而有着近十年办女校经验的无锡第一女子中学校长康立为则更加大胆地展望,“女校未来的发展趋势会呈现出精英化教育的生态,虽然小众但会让适合的女生更加趋之若鹜。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