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奥运经济与奥运笑容——里约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

06.08.2015  21:03

  新华网里约热内卢8月5日体育专电(记者陈威华 赵焱)2016年里约奥运会5日迎来倒计时一周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西总统罗塞夫等人齐聚里约,与里约政要及民众共同庆祝这个时刻。根据里约奥运会官网,从8月1日到9日,里约有9天的密集活动庆祝倒计时一周年,其中包括三项测试赛、一场倒计时一周年大型庆典、一场巴西音乐会以及一个覆盖全市的大型文化活动。

  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巴西物价飞涨、经济增长乏力,一些媒体对此冷嘲热讽,将奥运会筹办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嘲笑“奥运经济”拯救不了巴西。某家媒体甚至翻出旧账,称2009年里约与马德里、东京以及芝加哥竞争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时,巴西体育部曾经公布一项研究报告,称举办奥运会可以为巴西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吸引510亿美元外来投资,不仅将拉动里约经济增长,其外延效应将惠及巴西各地,但现状却并非如此乐观。这家媒体引用一位“砖家”的评论称:世界杯都救不了巴西经济,更遑论奥运会了。

  里约申奥之时,记者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常驻。老实说,一直到最后一轮投票前,虽然身在巴西,记者并不怎么看好里约。主办一届奥运会,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组织能力、充足的资金、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这后三点,巴西几乎都不具备。但是,对于当时的总统卢拉和他的国民来说,主办一届奥运会,将向世人表明巴西已经不再是一个茨威格笔下的“未来之国”。因此,从政府到民间,巴西人齐心协力,诚意十足,最终将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收入囊中。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向国际社会的完美展示,那么对于巴西人来说,里约奥运会将是巴西从“未来之国”过渡到“今日之国”的国际证明信。

  2014年巴西世界杯筹备期间,巴西民众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政府花大钱办赛事,不顾民生发展。但在里约奥运会筹备期间,一切平稳进行,民众对此并无太多反对意见。里约奥组委副执行官格里内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去年世界杯前巴西民众普遍抗议不同,奥运会让里约市民真切感受到福利,“我们最新一次民调显示,里约市民有67%支持举办奥运会,人们正在见证和感受奥运带来的福利,比如已经部分开通的快速公交线,就为郊区民众每天出行时间平均节省了40分钟”。

  作为在里约常驻的临时居民,记者见证了里约在奥运会筹备过程中发生的诸多积极变化:从里约国际机场通往奥运村的快速公交即便在高峰期间也仅需一个小时;从中国订购的先进地铁列车已经投入试运行,明年将全面服务奥运会观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面包山巅、耶稣像下,里约民众向外来游客展示的,不是抗议的怒火,而是友善的笑容。

  诚然,诸如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将会对举办地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将经济运行规律与奥运会硬性地捆绑在一起,一定要造出“奥运经济”这类的名词,岂不谬矣?还记得巴西世界杯开幕后,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和球迷连续遭遇各种状况,许多人纷纷在社交网站上吐槽,但是在离开巴西之前,他们却开始普遍赞美巴西人的热情和好客。

  所以,可以想见:366天之后,当世界各地运动员和游客云集里约之时,奥运笑容将是他们收到的第一份礼物,也将是他们带走的永恒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