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中国人要造世界上最好的桥!”

11.04.2019  07:52

  ——记著名桥梁专家、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长大桥总工程师吉林

  

  20年前,江苏境内跨越长江南北的第二座大桥——江阴大桥横空出世。

  14年前,“中国第一大跨径的组合型桥梁”润扬大桥通车。

  7年前,“世界跨径最大的三塔两跨悬索桥”泰州大桥建成。

  这三座桥,都离不开一个人的亲力亲为。他,就是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长大桥总工程师、江苏扬子大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吉林。先后见证江阴大桥、润扬大桥、泰州大桥等多座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吉林一生与桥结缘,攻克过困扰世界造桥界的难题,创造数项世界之最,抒写过中国桥梁史上的新篇章。20年来,从建桥到守桥,吉林始终离不开一个“”字。最近,他又从泰州大桥公司调至扬子大桥公司,回到了1994年他最初的地方。

  江水滔滔,车流不息。“建千米桥,守百年业”,吉林感慨,桥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建桥:创新引领推动中国桥梁发展

  “5年,1826天,每天都像在走钢丝,无数次试验、创新和验证

  “97.37分,成绩罕见!”谈起2018年9月4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项目高分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竣工验收时的场景,吉林的兴奋溢于言表。

  泰州大桥采用了千米级三塔两跨悬索桥的工程方案,为国内首创。“桥身足够高,不影响长江航道大型船舶通航,这种结构形式还可节约工程投资1.53亿元。”作为项目总工程师,吉林难忘造桥的艰难岁月,“要解决三塔悬索桥从之前世界上最大跨度210米向千米级跨越的难题,没有经验,没有模式。

  “中国人要造世界上最好的桥!”创新的激情,给吉林带来无穷力量。

  江阴大桥、润扬大桥建立在群桩基础上,泰州大桥采用沉井基础,其中北锚碇沉井下沉深度达到58.5米,要通过4次下沉,困难重重。结合水中钢中塔工程,吉林组织研发了“钢塔大断面节段制作和水平预拼装、深水大体积沉井基础定位控制下沉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沉井以完美姿态精准下沉到位的目标。

  “大桥建设所遇的挑战前所未有,5年,1826天,每天都像在走钢丝,我们从科学角度探索,无数次试验、创新和验证。”吉林和团队攻克了大跨径、多塔连跨悬索桥建设核心技术,他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间塔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多塔连跨悬索桥“中间塔效应”关键技术难题。

  一次次向高峰攀登、冲刺,泰州大桥实现了中国造桥技术水平从集成创新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2×1080米特大跨径三塔两跨悬索桥国际第一、W型主缆架设长度国际第一等5项世界之最。先后获得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卓越结构工程大奖、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工程奖、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工程项目优秀奖等重大国际奖项。

  打造泰州大桥这一经典作品时,吉林的自信从容,源自江阴大桥、润扬大桥建设经历打下的厚实基础。

  1987年,吉林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毕业。1994年,32岁的他在江阴大桥科技攻关工作中,就重点参与了“江阴大桥北锚碇基础与地基土共同作用及稳定性和工程对策研究”,获得200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江阴大桥通车后第二年,润扬大桥开工建设,吉林任指挥部现场总工程师。润扬大桥悬索桥北锚碇基坑开挖深度近50米,湍急的江水就在坑外,负责支护的地连墙能否抵抗住巨大的水土压力?工人们极其忐忑,不敢施工。时任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的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林鸣在基坑里观察着,基坑上方,吉林和技术人员守着,实时监测分析数据,给大家鼓劲。

  “要求极高,不容失败。”吉林说,“事先我们开展了几十种试验,反复论证分析基坑的安全稳定性,有底气!”“当时我敢下基坑陪着工人,是对吉林团队专业技术的充分信任。”林鸣说。

  世界桥梁看中国。随着江阴大桥、润扬大桥、泰州大桥等一批世界级桥梁的成功建设,吉林以及和他一样奋力拼搏的无数工程师,赶超先进,攻坚克难,挑战极限,刷新纪录,推动着中国桥梁建设发展水平更高更强。

  守桥:管护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建千米桥,如何守百年业,怎样维护管理好长大桥,很多方面国内还处于空白

  2012年11月25日,一条巨龙跨江而立,将长江北岸的江苏泰州与江心的扬中、江南的镇江、常州连成一体,吉林留任江苏泰州大桥有限公司总经理。

  “大桥就像是我的孩子,建好后有机会去养护,是难得的缘分。”吉林熟悉大桥上每一个构件,此后,他潜心特大跨径桥梁养护管理研究,“我们的造桥水平国际公认,能够建千米桥,但如何守百年业,怎样维护管理好长大桥,很多方面国内还处于空白。

  泰州大桥公司管养里程近100公里,管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6年时间,吉林两三天就会上桥跑一趟,他清楚管段每一处重点。

  泰州大桥公司副总经理阚有俊相识吉林已11年,过去同住在公司宿舍,“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敬业精神、为人,他都是我学习的对象。”阚有俊感受到吉林的业务之“”,从建设到养护,吉林被业内称为江苏跨江公路大桥“活字典”。

  “1993年,吉总获知日本桥梁的使用寿命是150年,当时他深受震撼,后来他希望能探索中国桥梁管养之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种精神感染了我们。”阚有俊说。汲取20多年建桥经验,吉林带领工程、养护技术骨干,梳理了泰州大桥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重要技术问题,邀请国内外桥梁专家对大桥运营阶段技术性能发展变化趋势和需要关注的重点进行研讨,按病害可能出现的轻重缓急和时间顺序,超前谋划、集中攻关,进行技术储备。

  吉林带领团队编制《泰州大桥未来10年科学养护管理规划方案》和《2013—2020年科研规划大纲》,完成了《长大桥运营安全风险防控与示范》等项目攻关,为保障结构安全、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提供借鉴和依据,填补了该领域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空白。

  在泰州大桥时,每年除夕吉林都会和基层员工一起吃年夜饭,大年初一给员工拜年,6年里风雨无阻。“我们大桥管理岗位不比普通岗位,越是节假日基层越忙碌。”吉林对自己的“加班”感到理所当然,他不喜欢谈什么成绩,“反正就是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工作干好”。谈到建桥造桥的技术和数据,他两眼发亮;谈到每一位基层员工,他娓娓道来;谈到自己,他却话语不多。

  泰州大桥通车以来,累计进出口流量近1亿辆。经历了大雪、高温、雨季和大交通流量的考验,大桥总体状况优良,桥梁结构安全,桥梁技术状况评定跨江主桥一直处于一类桥梁,道路优良率常年保持在100%。

  传承:描绘交通事业美好蓝图

  “要求员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时刻不忘给年轻人创造上升空间

  澎湃的江水拍岸,激荡着吉林心灵深处对路桥的热爱和对交通事业美好未来的期许。

  2012年,泰州大桥公司成立,除了从“建桥者”到“守桥者”,吉林的身份也经历了从“工程师”到“管理者”的转变。

  吉林自身的严谨创新深深影响着和他共事的年轻工程师。“技术团队20来个人之前都没从事过跨江大桥养护工作,吉总带着我们坐下来学习讨论,大家如饥似渴阅读桥梁杂志和资料,勤奋钻研成为一种氛围和习惯后,高级技术人员不断涌现。”泰州大桥公司副总经理蒋波说,他本是技术人员,在参与建设泰州大桥时,曾产生“世界第一”之感,“后来吉总让我学习国外大跨径桥梁的资料,我方知美日桥梁目标使用期限是200年,颠覆了我的认识,拓宽了我的视野,刺激了我的进取。

  在泰州大桥公司,吉林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要主攻一个方向,力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他带着我们做课题,但基本不愿意挂名,时刻不忘给年轻人创造上升空间。”阚有俊说,公司很多人陆续考取了专业技术证书。

  泰州大桥公司收费站原站长常青,2018年升任党群工作部副经理并主持工作,刚到新岗位,她就收到了吉林在微信上分享的一篇文章,“履新后要多学习多积累,这篇文章可能对你适应新岗位有帮助。”常青非常感动,“我只是公司里众多员工中的一个,平时和吉总接触也不多,他却能想着我们每个人。

  日常养护中,吉林也保持不忘思考怎样与员工一起创新进步。泰州桥刚通车时车流量很小,每天只有七千余辆,工作相对轻松。吉林不满足于现状,未雨绸缪,提出“怎样让公司有存在的价值”命题,寻找突破口,提出在“温馨服务”上下功夫。目前,泰州大桥日均过桥断面车流量已达到3.5万辆,翻了几番,服务质量与时俱进。

  “虚怀若谷,清气若兰”,这是吉林自勉的一幅书法作品,也是吉林的人生境界:为人淡泊,做事包容。建江阴大桥、润扬大桥、泰州大桥,再辗转回到江阴大桥。在建设中反思管养,从管养中反思建设,通过运营反思设计,数十载的求索,凝聚着吉林作为桥梁工作者的心力,倾注了他的至诚。吉林感叹时光匆匆,感慨自己在竞逐世界桥梁强国的热潮中,有幸与同仁劈波前行,让今日中国桥梁更加巍峨,举世瞩目。本报通讯员胡化奎

  本报实习生双爽

  本报记者梅剑飞

标签:

编辑: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