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请假条 彰显劳动者权益

19.02.2016  12:10

  新华报业网讯 “元宵节,我想带爷爷回到25岁,陪爷爷再年轻一次。”一张请假条被杭州网友晒到网上,引得无数人大呼“任性”。而领导的批复也相当“给力”:“让年轻活出动静!”(2月18日《北京晨报》)

  对于“奇葩”请假条,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众声喧哗之中,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是作秀的嫌疑很大,营销的手段并不高明。另一种是鼓励的态度,请假人假借的是孝的这个最让人动容的名义,即便有炒作之嫌同样值得鼓励。

  其实,还应有第三种评价,即多元化社会下的个性展示。所谓的“奇葩请假条”,奇就奇在内容与格式打破了传统,从某种意义讲,这其实也是权利觉醒和提高的表现。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以及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人力资源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从劳动合同的日益规范,到权益保护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都让劳动方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权益获得了更大的保护。当企业文化成为第四种资源要素之后,在待遇留人、福利留人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感情留人的升华。用工单位为了获得劳动方的认同,就必然会尊重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个性表现。

  “奇葩”请假条是多元社会下的个性表达。以奇葩请假条作为标签,无疑见证着劳动者个体之幸,社会之福。 堂吉伟德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