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五大工程”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06.02.2015  18:00
  记者2015年2月2日从 山西 省太原市中小企业局获悉,太原市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努力创造良好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据了解,“五大工程”,一是培训就业惠民生工程。太原市建立起中小企业梯次培训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法人代表及高级管理人员的高端培训,开展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各类人才5000余人。组织部分民营骨干企业入驻娄烦、阳曲,开展“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作,共签约24个项目,金额95.3亿元;储备项目32个,拟投资额22.88亿元,以此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二是调产转型工程。在着力改造提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钢铁行业、石油加工和炼焦业等传统民营企业的同时,促进通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从事新兴接替产业的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其成为太原市民营经济的主导产业。   三是信息化拓展工程。太原市通过开辟线上服务平台,搭建起集在线电话、微信、留言、在线交流工具于一体的在线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实现了企业在线选择需求、申报项目,职称评审网络化、无纸化,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是集群发展工程。通过有规划、有步骤地加大专业园区的建设,做到大项目不放过,小项目不丢弃,使民企与国企同步发展。目前,太原市已建成市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12家,入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600余户,吸纳就业1.1万余人。基地内不仅实现了部分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还实现了上下游企业间协作配套生产,集群发展已现雏形。   五是“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建立“小巨人”企业数据库,对入库民营企业进行实时监测,重点扶持,提供“助保贷”融资5300万元,促使入库民营企业加速成长。目前,入库民营企业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已有1家,即将达亿元的有9家,有10家力争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