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供电公司优化农电抢修效果明显

14.10.2015  16:13

  中国江苏网讯 9月23日凌晨4点45分,太仓双凤供电所值班人员陆家祥的抢修掌机突然发出“嘀嘀嘀”的告警声,与以往立马掏出纸笔记录报修内容的仓促相比,陆家祥显得更为从容。他一边拿起工具包一边点击推送的报修信息,“故障地点为双凤凤中村42组鱼塘,客户联系方式XX”等信息异常醒目。5点09分,农电抢修指挥中心通过GPS定位显示抢修人员已到达故障地点附件,仅仅15分钟后该项抢修顺利完成。

  故障抢修是供电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太仓市供电公司在抢修管理工作中发现由于各供电所管辖区域基础管理和地域差异,导致抢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和工作量分布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抢修效率;同时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抓手,对抢修工作质量没有实现全程监控,难以满足当前优质服务的要求。

  为此,太仓市供电公司在“依法治企年”活动中,确立了十项重点工作,并将优化农电抢修管理体系,组建农电抢修指挥中心作为“依法治企年”活动的一号工程。该项目启动实施以来稳步推进,先后在6月份正式实施试点工作,并于7月底实现了农村地区全覆盖运行,期间经受了迎峰度夏和极端恶劣天气的考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借助“互联网+”抢修管理由粗到细

  “8月份,太仓公司农电抢修中还存在以下问题:32个台片发生3次及以上报修情况,24位客户本月进行了多次报修,22起反映电压问题的报修91%是由于客户内部线路老化或超容引发,经过与故障现场上传图片比对有4起故障原因填写错误…”这是9月6日该公司农电抢修分析工作会议上的一幕。能够多方位的分析和研判抢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完全得益于借助了互联网这一手段。

  过去,农电抢修故障信息记录都是使用传统纸质手工记录的方式对客户报修内容进行登记,一方面抢修各项信息统计起来费时费力,遗漏抢修记录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纸质记录的方式,故障抢修各类信息往往分散记录在抢报修记录、抢修工作单和备品备件领料单等多个台帐中,无法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导致公司对抢修工作缺乏重要的数据分析和支撑。

  今年5月份,太仓公司与电信部门研发农电抢修管控平台进入最后模式测试阶段,利用该系统农电抢修指挥中心集中负责受理农村地区各类故障报修,从源头上保障了故障报修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抢修指挥中心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实时发送至各辖区的抢修掌机,明确了故障报修工单处理的流程和基础信息字段回复规范录入,大部分采用下拉菜单点选方式,并可以实时拍照上传抢修现场图片,即减少了员工信息录入时间又确保了实时记录的真实性。

  利用信息化手段,太仓公司建立以抢修工单管理为抓手的单元化管理模式和电力客户、管控中心、抢修员工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实现对农村故障报修的全过程管理。换句话说,每一台抢修掌机就是一台移动的电脑,实时记录每一次抢修工作的时间、故障台片、故障原因、备品备件、车辆使用等情况。因此借助移动互联网手段有效的加强了供电服务和抢修效率双提升,加快了抢修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跨越。

  优化抢修网点 响应速度“快马加鞭

  “只要你们供电人员到了现场,我的心就踏实了。”8月10日凌晨3点,老闸三市村一户养殖户凌晨给虾塘增氧时发现增氧泵无法工作,养殖的虾面临缺氧死亡的危险,当报修过后10分钟黄武等抢修人员出现在养殖户门口时,养殖户感激的说。

  相比以前,太仓市平均抢修到达时间明显缩短。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太仓市位于苏南发达地区,由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对超前,太仓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中明确要求受理农村客户故障报修后45分钟内到达故障地点,这一要求原本已高于国网公司的“规定动作”。然而,为了将抢修响应的速度再往下降低,最大程度的缩短故障抢修时间,以减少停电对企业、居民造成的影响,该公司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自加压力。

  故障抢修地点不确定,抢修人员不增加,如何缩短抢修响应时间?太仓公司积极面向公司内外征集意见和建议,通过深挖内部潜力的方式来不断降低这一指标。为此,公司积极走访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听取意见,结合新一轮地方经济发展区域规划,在原有供电所区域的基础上整合设置6个农网低压抢修分布式网点,将农村区域抢修半径均控制在15公里以内。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严格抢修时限,明确了故障报修工单派单3分钟内抢修人员需接单确认,以及38分钟内到达现场的要求。通过迎峰度夏期间的运行磨合,目前已将原先平均到达时间42分钟缩短至34分钟。虽然仅仅只有8分钟,但无形中减少了客户因停电所造成的损失,更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认可。

  “大数据”分析 农网改造明确方向

  自7月份运行以来,农电抢修指挥中心已记录汇总故障信息4000余次,通过对故障报修信息的筛选、分类,再进一步结合用电采集系统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发现设备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有利于公司开展针对性的整改工作。

  “近期,我们已对发生多次跳闸的台片进行了分析,城厢新丰1号、2号等十几个台片已经纳入到农网改造的范围,我们将及时通过增加布点、优化线路等多种手段,彻底解决部分台片故障报修多发的情况。”农电抢修指挥中心负责人朱文彬介绍说。

  “农网改造的效果好不好,我们老百姓就看故障停电是不是更少了,电压是不是更稳了。”家住沙溪的顾先生这样说道。“故障抢修是暴露农网设备运行薄弱环节最直接的方式,而通过抢修管理方式的转变后故障抢修工作有了准确的量化,就能够实现对农网设备运行情况全面分析和重点排查,一方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为农网改造指明改进方向,将有限农网改造资金真正用到了‘刀刃’上。”朱文彬说。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