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天生港消防中队40载学雷锋做好事纪实

13.03.2017  17:40

  今天是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2日,全国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之一的市公安消防支队天生港中队,邀请历任中队长、指导员代表回中队来,给新兵讲述40多年来一代代传承接力“学雷锋做好事”的故事。

  自1976年建队以来,天生港中队官兵就积极响应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帮周边“五保户”割稻子、收麦子,帮敬老院修缮房屋、打扫卫生,给孤寡老人理发、送生活用品……多年来,该中队先后获得“全国公安系统青年文明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坚持:一群有“1+x”个孙子的老人

  “把我那几间老房子留给我的消防兵孙子小刘”,2005年,曾住在天生港镇泽西街上的孤寡老人邱连珍在弥留之际留下这样的遗嘱。

  小刘,是天生港消防中队的刘武泉。2001年底,他与邱连珍老人结成了爱心帮扶对子。从此,他把邱连珍当作自己的亲人,每天早上扶老人到户外转转,晚上陪老人说说话,还常带着战友们给老人讲笑话逗她开心。

  每次到外地出差前,他都要带着战友去向老人告别,反复交待注意事项;老人的视力、听力都不好,官兵们给老人买了老花镜、助听器;老人70大寿时,中队官兵专门订了蛋糕,给老人办了场热闹的生日会。每逢老兵退伍、新兵报到时,中队都会把每一位老人的照顾工作安排妥当,要求定人、定岗、定期走访看望他们。

  教官兵们养猪种菜,在官兵们跑步时强行“拦下”给他们塞西瓜,为留下“兵儿孙”主动给他们找对象……官兵们40多年爱的奉献,也赢得了辖区百姓最真诚的回馈。

  传承:一条修了四遍的敬老路

  在天生港中队大院的东北角,有一扇贴着“敬老门”三个字的小门;打开门,是一条青砖铺就的小路,小路的尽头是天生港敬老院。

  去年10月,中队指导员和官兵们重修了这条“敬老路”。算起来,这已经是官兵们第四次修这条路。

  “那时候从敬老院出来只有一条小路,高低不平、杂草丛生,老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当时的指导员就带着我们一起,修出一条平平整整的小泥路,被当地村民称为‘敬老路’。”建队时第一批班长之一的李学勇说。

  从那之后,中队官兵就从这条路走进敬老院,给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被子、晒衣服等,每周跟老人们一起吃顿饭。上世纪90年代和2007年,中队也曾两次重修“敬老路”。

  现在,天生港中队已形成一项传统:新兵下了连队,第一时间就要走一次“敬老路”,去敬老院认认门、学做事,把敬老爱老的精神传承下去。

  力量:一支永远冲在最前面的部队

  “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这是天生港中队在日常业务训练中的精神风貌。与爱心传承一样,“特别能战斗”也是他们的优良传统。

  1995年,天生港突发大水。战士们挨家挨户敲门,通知居民们撤离,直至清晨大部队赶到才撤回。

  “当年社区改造危房,留下好几处空屋,时间长了就成了垃圾场。”中队官兵发现了这个问题,第二天战士们就拿着铁铲来清理。

  现任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晓晖,人民日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王一彪当年到天生港消防中队调研后,对中队坚持学雷锋赞许有加。

  40年的坚守,靠的是对雷锋同志的敬佩和对雷锋精神的折服。一代代消防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亲情、爱情之外的人间大爱。他们把驻地当故乡,把附近的乡邻当亲人,情牵古镇,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