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来了,你买吗?

16.06.2015  10:24

  昨日首发,利率可达同期基准利率1.4倍

  新华报业网讯 作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大额存单真的来了。15日,“工农中建交”以及浦发、招行、中信和兴业银行等9家银行发行首批大额存单。截至6月15日下午,多家银行表示第一天的大额存单业务量还不错,符合预期。而一些投资者则认为大额存单吸引力还不够大。

  央行在6月2日宣布推出大额存单,给金融领域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大额存单,是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发行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属于一般性存款,纳入存款保险范围。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大额存单,起点金额是30万元,面向机构的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为1000万元。大额存单期限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8个月、2年、3年和5年,共9个品种。在利率设定上,大额存单也尽量体现市场化定价,摆脱基准利率和上浮区间的限制,并且大额存单的固定利率单采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计息,而浮动利率存单则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利率计息。

  招行发行规模30亿,起点金额为1000万元,以100万元为单位递增,期限为3个月和6个月,利率分别为2.6%和2.9%。农行的大额存单期限较多,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可以多次提前支取,根据提前支取次数设定利率。工行推出的大额存单只有两种,认购金额为30万元,期限6个月和1年期,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可提前支取,也可以质押。记者梳理发现,各家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产品趋同,在期限和利率上略显保守,产品利率最高均是同期限存款基准利率的1.4倍。

  与定期存款相比,大额存单的一个优势是流动性好,可以转让、可以抵押。有意思的是,记者此前在银行咨询时,不少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甚至误解大额存单为普通的存单,

  仅仅是额度大了点,一再向记者解释说一万起就可以做存单了。但至15日,各家银行基层客户经理对相关产品已经很明了。“最近不少人来咨询,感兴趣的人还蛮多的。”洪武路招商银行大堂经理告诉记者。

  综合各家银行首日大额存单的业务看,市场反应可以说不温不火。就首批大额存单来说,不具备优势的利率,或许难以吸引大量客户。如果30万元存满1年,利率为3.15%,利息收益为9450元。而近两年来,为推进利率市场化,央行连续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5月11日降息的同时,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提高至基准利率的1.5倍。理论上来说,一浮置顶后的存款利率,还要高于大额存单利率。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各家银行出于吸储成本考虑,不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并未将存款利率一浮置顶,而是上浮至1.4倍。记者在工行一网点了解到,一万元起存,除三年和五年期外,各期限的存款利率都在1.4倍,而如果存款额度在100万以上,长期存款利率也可以上浮至1.4倍。

  “这个利率,还不如买买理财产品呢,再说现在股市这么好。”在南京新街口开着一家服装店的老板王梅说。

  作为变相利率市场化的具体体现,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既有类余额宝产品,也有1个月、3个月等不同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从投资标的来说,既有投资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也有挂钩股票指数的产品。随着风险程度的高低,收益率情况略不同。即便在央行连续降准降息之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走低,但是也高于大额存单利率。据5月份理财产品统计报告显示,风险较低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06%。其中,1个月期的产品收益率为4.58%,3至6个月的产品,平均收益率5.17%。

  虽然收益率不如理财产品,但是大额存单的优势是安全性高、流动性高。“就目前而言,大额存单对保本型理财产品将会有一定的冲击。毕竟大额存单刚刚出来,银行也需要试探着做。”某城商行零售团队经理告诉记者,大额存单未来还会根据资金需求、银行定位、市场变化等确定利率。既然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那么肯定会有多元化的产品出现,供消费者选择。

  据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日下午5时,中信银行共发行50.62亿元大额存单产品。其中,个人大额存单销售3.69亿元,单位大额存单共销售46.93亿元。

  本报记者赵伟莉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