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广场边的法桐不下“雨”!

14.05.2015  19:49

  中国江苏网5月14日讯 这两天,法桐飘絮扰民成为热门话题。“法桐,能不下‘毛毛雨’吗?”,淮海晚报记者昨天走访了解到,主城区范围内,真的有不下“毛毛雨”的法桐。这些法桐位于大运河广场南侧,是淮安为解决法桐飘絮扰民问题而选择的试验场。

   ◎60棵试验法桐不扰民

  “有没有飘絮,毛毛多不多,最有发言权的是环卫工人。”市游园绿地养护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从试验的情况看,相比淮海南路等其它路段,漕运东路大运河广场段南侧法桐飘絮要少很多,甚至可以说解决了扰民问题。

  昨天上午,淮海晚报记者来到大运河广场实地感受,虽然上午的风不小,但广场南侧的路面的确相当干净,如果不留意,是很难发现地面有散落的飘絮的。走访期间,淮海晚报记者也未感受到下起“毛毛雨”。在现场,还见到三三两两的市民来到大树下站立、谈笑。

  漕运东路大运河广场段共有两排法桐,共计60棵。这些树的树龄和漕运东、西路上其它的法桐一样大,但它们个头要矮得多。据介绍,2013年,市园林局将这60棵法桐列为治理飞絮的试验对象,采取了修剪的方法,防范法桐飘絮。

   ◎修剪的方式很有效

  在市园林部门采访期间,工作人员向淮海晚报记者列举了十多种减少法桐飘絮的方法。但他们认为,修剪是十多种方式中最有效的一种。

  这种修剪是一种什么样的修剪呢?在大运河广场,淮海晚报记者看到修剪后的法桐不仅个头矮,枝桠、树叶也显得稀疏很多。据业内人士介绍,修剪有自然修剪和规则式修剪两种。自然修剪即对主枝进行修剪,除去有花芽的枝条,达到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目的;规则式修剪是对整枝定形,然后剪掉有花芽的枝条。两种方式表述不同,实质上都是剪出花芽,减少结果子。

  业内人士提供的科普资料说,法桐的果球一般经历当年开花、翌年结果、两三年后果球开始脱落的生长周期。因此,采用修剪的方法需要每3年进行一次。

   ◎推广前景不乐观

  试验的成果让人们看到了解决法桐飘絮问题的可能,但市园林局工作人员称,推广前景并不乐观。

  成本大被认为是推广难的首要原因。在大运河广场的试验中,仅对60棵法桐的修剪就耗费了10名专业工人近30天的劳作。“修一棵树就要拖一车的垃圾,光垃圾就非常麻烦。修剪大树还要专业机械。”工作人员说,在爱护绿化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他们在做试验时也格外谨慎,时常担心因为修剪而遭到百姓的不解,做这项工作也有心理上的压力。

  之所以选择漕运东路大运河广场段试验,还有因修剪而减少对市政管线、商业门店、市民出行影响的考虑。因此,修剪工程如在城区7000多棵法桐上推广,无疑是一场“大手术”。

  即便如此,另有业内人士还是坚持认为,应该结合市政建设,逐步优化行道树结构,摒弃重栽种、轻养护的思维,加大修剪的广度和力度,尽可能地减少年年扰民的“毛毛雨”,为生态淮安、宜居家园多做“加法”。淮海晚报记者江安

   延伸阅读

  市园林局调研的资料中说,目前国内外都在为解决飘絮问题而尝试。

  法国每年坚持修剪法桐,保持修剪的经费投入和工作力度,长效地保持果球不形成规模化飘絮,取得了成效。

  上海采取强化修剪的办法,控制树形、树高,修剪过程中果球清除率较高,没有刻意人工摘球。

  武汉于2009年移除市区法桐20万株,后因再次眷恋法桐,与法国进行技术合作,引进修剪方法,并申请修剪法专利。南京采取嫁接、水冲、绝育等方式,山东济宁则孕育出了无果树苗。 (记者江安)

编辑: 王高峰、王瑶